“福建舰”——中国航母发展道路上的里程碑

2022-07-15 13:23:20

作者:宗评

众鑫军事瞭望专栏文章

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仪式6月17日上午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江南造船厂隆重举行。从该舰的整体结构上看,它已经突破了正在服役的“辽宁”舰和“山东”舰的整体造型与布局。

我们知道,不同的航空母舰采用的飞行甲板有很大区别。大型航空母舰均采用直通式飞行甲板,而中、小型航空母舰则采用滑跷式飞行甲板。“辽宁”舰、“山东”舰的排水量在5—6万吨左右,属于中型航空母舰,它的舰体的长度要比上大型航空母舰短100多米,飞行甲板的设计受到严格限制。它没有起飞弹射器。为了使飞机在起飞过程中能在最短的距离上获得足够的升力,在降落时又能很快停下来,便在飞行甲板的前端采用了有一定曲线形状的“坡道”设计,使飞行甲板带有7-15度的倾斜角。这样,飞机起飞滑跑时,机翼迎角自然增大,在相同的距离内,要比在水平甲板上获得的升力大得多。在降落时,由于甲板自身带有一定的坡度,会使飞机的阻力逐渐加大而很快停下来,从而在没有起飞弹射器的条件下实现短距起降。

而舷号为“18”的福建舰,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艘弹射型航空母舰。由于满载排水量达到8万余吨,舰体长度至少在300米以上(美国的“尼米兹”航空母舰长度为332.9米)。这就使“福建”舰在结构是完全摆脱了“辽宁”舰、“山东”舰飞行甲板短的不足。“福建”舰的飞行甲板不仅长,而且没有了曲线形状的“坡道”。飞行甲板带有7-15度倾斜角的滑跷式飞行甲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平直与更长的飞行甲板。舰载机的起飞从原来的自主式滑跑,转变为靠弹射器助推滑跑。更值得一提的是,“福建”舰的起飞弹射器采用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蒸汽弹射器,而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电磁弹射器。这在常规动力航空母舰上的应用还是首次,这是中国的创举。从视频画面上看,“福建”舰的甲板上,最多有三座电磁弹射器。这无疑预示这舰载机的出动频率和出动强度大大超出“辽宁”舰和“山东”舰。

由于“福建”舰的满载排水量达到8万余吨,舰体的空间远远超过“辽宁”舰、“山东”舰。初步估算,可搭载舰载机在70架左右。这个量的配置所形成的战斗力是中国海军史上的里程碑,是中国海军超大型水面舰艇一次质的飞跃。以“福建”舰为核心所配置的航母战斗群能够覆盖的区域,至少在50万平方公里以上。届时,中国海军捍卫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的能力将使任何战略对手望而却步。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