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文观止》心得体会163
(2024-01-14 09:37:11)
一百六十三、读《送天台陈庭学序》明文
1、部分原文及二吴之评。
(原文宋体,二吴之评楷体)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滪之虞。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掉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 得地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 庭学共试归而求焉? 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先叙游蜀之难,引起庭学之能游,是正文。继叙己之不能游,与前作反衬。末更推进一步。起伏应合,如峰回路转,真神明变化之笔。
2、拙感孔见
如二吴所评,先叙游蜀难,嘉庭学能游,遂了士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壮举。再写自己少年时也有此愿,惜不成行。二吴接讲,末更推进一步。但推进的是怎样的一步呢? 二吴避而不答,只赞为是神明变化之笔。
仔细看看末段,宋廉举出了颜、原穷困之士,足不能出县,却不改其乐,静修达到志意充然,通晓囊括天地之运变的修养。是不是暗示“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气愈高”的陈庭学勿以行了万里路而骄? 转而又拉回说,陈庭学回到京师,想必是要效颜、原继续修身提高,要是有收获,请指教我,也让我同乐而不悔无壮游之憾事了。
3、感事学吟 -读《游褒禅山记》
文由破卷生,才历万川萌。
巴蜀圣贤众,瞿唐瑰丽盈。
陈君游历骋,宋相辅皇行。
羡鹤愿闻远,梦欣霞色迎。
202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