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旧唐书·柳公权传》原文及白话译文

(2018-01-24 15:33:40)
标签:

柳公权

传记

译文

  原文:公权,字诚恳。幼嗜学,十二能为辞赋。元和初,进士擢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李听镇夏州,辟为掌书记。穆宗即位,入奏事,帝召见,谓公权曰:“我于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日拜右拾遗,充翰林侍书学士。迁右补阙、司封员外郎。穆宗政僻,尝问公权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改容,知其笔谏也。历穆、敬、文三朝,侍书中禁。公绰在太原,致书于宰相李宗闵云:“家弟苦心辞艺,先朝以侍书见用,颇偕工祝,心实耻之,乞换一散秩。”乃迁右司郎中,累换司封、兵部二郎中、弘文馆学士。
  文宗尝思之,复召侍书,迁谏议大夫。俄改中书舍人,充翰林书诏学士。每浴堂召对,继烛见跋,语犹未尽,不欲取烛,宫人以蜡泪揉纸继之。从幸未央宫,苑中驻辇谓公权曰:“我有一喜事,边上衣赐,久不及时,今年二月给春衣讫。”公权前奉贺,上曰:“单贺未了,卿可贺我以诗。”宫人迫其口进,公权应声曰:“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上悦,激赏久之。便殿对六学士,上语及汉文恭俭,帝举袂曰:“此濣濯者三矣。”学士皆赞咏帝之俭德,唯公权无言。帝留而问之,对曰:“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濣濯之衣,乃小节耳。”时周墀同对,为之股栗,公权辞气不可夺。帝谓之曰:“极知舍人不合作谏议,以卿言事有诤臣风彩,却授卿谏议大夫。”翌日降制,以谏议知制诰,学士如故。
  开成三年,转工部侍郎,充职。尝入对,上谓曰:“近日外议如何?”公权对曰:“自郭旼除授邠宁,物议颇有臧否。”帝曰:“旼是尚父之从子,太皇太后之季父,在官无过。自金吾大将授邠宁小镇,何事议论耶?”公权曰:“以旼勋德,除镇攸宜。人情论议者,言旼进二女入宫,致此除拜,此信乎?”帝曰:“二女入宫参太后,非献也。”公权曰:“瓜李之嫌,何以户晓?”因引王珪谏太宗出庐江王妃故事。帝即令南内使张日华送二女还旼。公权忠言匡益,皆此类也。累迁学士承旨。
  武宗即位,罢内职,授右散骑常侍。宰相崔珙用为集贤学士、判院事。李德裕素待公权厚,及为珙奏荐,颇不悦。左授太子詹事,改宾客。累迁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河东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复为左常侍、国子祭酒。历工部尚书。咸通初,改太子少傅,改少师,居三品、二品班三十年。六年卒,赠太子太师,时年八十八。
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笔法,体势劲媚,自成一家。当时公卿大臣家碑板,不得公权手笔者,人以为不孝。外夷入贡,皆别署货贝,曰此购柳书。上都西明寺《金刚经碑》备有钟、王、欧、虞、褚、陆之体,尤为得意。文宗夏日与学士联句,帝曰:“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公权续曰:“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时丁、袁五学士皆属继,帝独讽公权两句,曰:“辞清意足,不可多得。”乃令公权题于殿壁,字方圆五寸,帝视之,叹曰:“钟、王复生,无以加焉!”
  大中初,转少师,中谢,宣宗召升殿,御前书三纸,军容使西门季玄捧砚,枢密使崔巨源过笔。一纸真书十字,曰“卫夫人传笔法于王右军”;一纸行书十一字,曰“永禅师真草《千字文》得家法”;一纸草书八字,曰“谓语助者焉哉乎也”。赐锦彩、瓶盘等银器,仍令自书谢状,勿拘真行,帝尤奇惜之。
公权志耽书学,不能治生;为勋戚家碑板,问遗岁时钜万,多为主藏竖海鸥、龙安所窃。别贮酒器杯盂一笥,缄滕如故,其器皆亡。讯海鸥,乃曰:“不测其亡。”公权哂曰:“银杯羽化耳。”不复更言。所宝唯笔砚图画,自扃鐍之。常评砚,以青州石末为第一,言墨易冷,绛州黑砚次之。尤精《左氏传》、《国语》、《尚书》、《毛诗》、《庄子》。每说一义,必诵数纸。性晓音律,不好奏乐。常云:“闻乐令人骄怠故也。”

  译文:柳公权,字诚悬。自幼十分好学,十二岁就能作辞赋一类文章。元和初年中进士,初仕为秘书省校书郎。李听镇守夏州,任他为掌书记之职。唐穆宗即位,柳公权进京奏政事,受到穆宗召见,对他说:“我在佛寺中看到你的笔迹,想见你很久了。”当天就升任他为右拾遗,补翰林学士,后来又升为右补阙、司封员外郎。唐穆宗执政乖僻,他常问柳公权怎样才能使用笔尽善尽美,柳公权回答说:“用笔全在于用心,心正就笔正了。”皇帝面带愧色,知道他这是借用笔来进谏。柳公权历事穆宗、敬宗、文宗三朝,都在宫中担任侍书之职。他的哥哥柳公绰在太原任职,写信给宰相李宗闵说:“我的弟弟苦心钻研文章书法,先朝只任他为侍书,这种职务和从事占卜祝祷的小吏没有什么区别,心中以此为耻,恳请您给他调换一个闲散职位。”于是升任右司郎中,又转任司封郎中、兵部郎中、弘文馆学士。
  文宗思念他,又召他为侍书,升任谏议大夫。不久又改任中书舍人,充任翰林书诏学士。每次在浴堂回答文宗的提问,经常是蜡烛都烧尽了而谈兴正浓,不愿耽误时间去取蜡烛,宫人便将蜡油揉在纸上继续照明。他随从文宗去未央宫中游玩,文宗停下御辇对柳公权说:“有一件让我高兴的事。以往赐给边兵的服装,常常不能及时下发,现在二月就把春衣发放完毕了。”柳公权上前祝贺,文宗说:“单单祝贺一下还不行,你可以作首诗向我祝贺。”宫人带着当场作诗念给皇帝听,柳公权应声道:“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文宗听了很高兴,赞赏许久。一次文宗在便殿召见六位学士,谈到汉文帝的恭谨节俭,便举起自己的衣袖说:“这件衣服已经洗过多次了。”学士们都纷纷颂扬文宗节俭的品德,只有柳公权闭口不语,文宗留下他,问他为何不语,柳公权回答道:“作为君主应该选用贤才,黜退佞臣,采纳忠谏,分明赏罚。穿洗过的衣服,只不过是小节罢了。”当时周墀也在场,听了他的言论,吓得浑身颤慄,但柳公权仍就理直气壮。文宗对他说:“朕深知你这个舍人不适合作谏议,但因你论事有谏臣风采,就任你为谏议大夫吧。”第二天下旨,任命他为谏议大夫兼知制诰,仍旧保留学士衔。开成三年,转任工部侍郎,只是预备的官职。文宗召他问事,问他说:“近来外边有什么议论?”柳公权答道:“自从郭旼被任为邠宁节度使,引起争议,褒贬不一。”文宗说:“郭旼是尚父郭子仪的侄子、太皇太后的叔父,在职也没有过错。从金吾大将升任小小的邠宁节度使,还有什么争议呢?”柳公权说:“凭郭旼的功绩和品德,任命为节度使是合适的。人们议论的原因,据说是郭旼把两个女儿献入宫中,因此才升官,不知是真是假?”文宗说:“他的两个女儿进宫是来看望太后的,并不是进献入宫。”柳公权说:“常言说,瓜田不拾履,李下不整冠,如没有嫌疑,为什么这件事会闹得家喻户晓?”他因而举出王珪劝太宗送卢江王妃出宫的事例来说明利害,文宗当即派内使张日华把二女送还郭旼家。柳公权忠正直言匡求失误,大都和这事一样。柳公权屡次升迁到了学士承旨。
  唐武宗即位后,免去内府学士官职,任命他为右散骑常侍。宰相崔珙举荐他为集贤殿学士、判院事。李德裕向来对柳公权很厚爱,当柳公权被崔珙举荐时,很不高兴,故意降他为太子詹事,改为太子宾客。后来接连升为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河东郡开国公,封邑二千户。又任为左常侍、国子祭酒。历升工部尚书。咸通初年,改任太子少傅,又改任太子少师,在三品、二品的高位上达三十年之久。咸通六年柳公权去世,朝廷追赠太子太师,时年八十八岁。
  柳公权最初学习王羲之的书法,广泛阅览近世各家笔法,形成了体势遒劲而又妩媚的风格,自成一家。当时公卿大臣家为先人树碑,如果得不到柳公权亲笔书写的碑文,会被人们认为不孝。外国使臣前来进贡,都会另外准备上财物,并在上面注明是购买柳公权书作的专款。都城长安西明寺的《金刚经碑》,兼具钟繇、王羲之、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等人的笔法,是柳公权最得意的书作。文宗夏天和学士们联句作诗,文宗的起句是:“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柳公权续作:“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当时丁、袁等五位学士都相继联句,文宗只吟诵柳公权这两句,论道:“词句清丽,表意充分,不可多得。”于是命柳公权题写在宫殿的墙壁上,每字方圆五寸,文宗看后赞叹道:“即使钟繇、王羲之再生,也不过如此啊!”
  宣宗大中初年,柳公权升为少师,他进宫谢恩,宣宗召他上殿,让他当面书写三幅字,军容使西门季玄替他捧砚台,枢密使崔巨源替他展纸。一幅是楷书十字:“卫夫人传笔法于王右军”;一幅是行书十一字:“永禅师真草《千字文》得家法”;一幅是草书八字:“谓语助者焉哉乎也”。宣宗赏赐给他锦缎、瓶盘等银器,并命他亲自书写答谢表章,要他不拘楷书、行书,宣宗对他的谢表,特别珍惜。
  柳公权专心于书法艺术,不能亲自管理生计,他为勋臣贵戚家书写碑文,每年得到巨额的财物馈赠,这些大都被主管财物的奴仆海鸥、龙安等人偷去。他另外存放着的一筐酒具杯盘等银器,他发现筐上的封条依旧完好,但器具却不见了。他审问海鸥,海鸥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柳公权微微一笑,说道:“银杯长出翅膀飞走了吧。”也不再说什么。他珍视的只有笔砚书画,都亲自锁起来。他曾品评砚石的高下,他认为山东青州的石末砚为第一,容易发墨;山西绛州的黑石砚次之。他特精于《左传》、《国语》、《尚书》、《毛诗》、《庄子》,每讲说一词一义,经常要阅读好几个篇章。他通晓音律,却不喜欢听演奏,他常说:“这是由于听演奏容易使人产生骄傲怠慢的缘故。”
                                  (初译稿 王德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