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保护五脏---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
(2017-05-11 09:22:42)
标签:
健康 |
分类: 医疗保健 |
五味保护五脏
---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
《素问 宣明五气》指出:“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 酸入肝
收敛包括伤口的收口愈合,食物中以酸梅最典型,醋也一样。 辛入肺
苦入心 中医认为,苦味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平时适当吃些苦味食物以清心泻火,比如苦瓜、萝卜叶、大头菜等。 苦味入心经、心包经、小肠经,所以心火旺(包括打针的过敏反应,红肿热痛等)或小肠经旺(小肠、十二指肠感染、发炎,引起拉肚子、溃疡、糜烂,或熬夜后舌头肿胀刺痛,好像被烫到一样)时,可通过吃一些苦味食物来缓解。 咸入肾 中医讲的“咸”不是专指盐,而略相当于现在讲的“矿物质”,包括咸寒、咸凉、咸温、咸干、咸平多种。咸味能滋养肾气,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呕吐、腹泻、大汗之后喝一点淡盐水,可以保持正常代谢。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黑属水,黑能补肾。可见,黑色食物具有补肾的功效。其中黑芝麻、黑豆、黑米、黑木耳、乌鸡、墨鱼、海藻、紫菜、茄子等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对强身健体、滋肤养颜有独特功效。 甘入脾
《易经》的阴阳和五行相结合,所以饮食也与五行相对应,这就是五色与五味。
五色是指青赤黄白黑,可以滋补肝心脾肺肾,五味即酸苦甘辛咸,可滋补肝心脾肺肾。 红养心,红色的食品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对心脏最有益处,如山里红、桃子、红心萝卜、西瓜等; 黄养脾,如南瓜、黄豆、玉米等黄色食物就可以起到养脾的作用; 而白色的东西养我们的肺,大家都知道,白色的萝卜可以化痰,而藕、梨、白色的肉也是可以润肺养肺;黑色是养肾的, 黑色的东西对于补肾、抗衰老是最有效果的,多吃点黑色的食品,如黑豆、黑芝麻、桑椹、木耳、香菇、黑米、黑鱼,可补肾.
《“皇帝内经”-素问》”经文翻译:黄帝说:五脏除与四时相应外,它们各自还有相类的事物可以归纳起来吗?歧伯说:有。比如东方青色,与肝相通,肝开窍于目,经气内藏于肝,发病常表现为惊骇,在五味为酸,与草木同类,在五蓄为鸡,在五谷为麦,与四时中的夏季相应,在天体为岁星,春天阳气上升,所以其气在头,在五音为角,其成数为八,因肝主筋。此外,在嗅味为臊。南方赤色,与心相通,心开窍于耳,经气内藏与心,在五味为苦,与火同类,在五畜为羊,在五谷为黍,与四时中的夏季相应,在天体为荧惑星,他的疾病多发生在脉和五脏,在五音为徽,其成数为七。此外,在嗅味为焦。中央黄色,与脾相通,脾开窍于口,经气内藏于脾,在五味为甘,与土同类,在五畜为牛,在五谷为稷,与四时中的长夏相应,在天体为镇星,他的疾病多发生在舌根和肌肉,在五音为宫,其生数为五。此外,在嗅味为香。西方白色,与肺相通,肺开窍于鼻,经气内藏于肺,在五味为辛,与金同类,在五畜为马,在五谷为稻,与四时中的秋季相应,在天体为太白星,他的疾病多发生在背部和皮毛,在五音为商,其成数为九。此外,在嗅味为腥。北方黑色,与肾相同,肾开窍于前后二阴,经气内藏于肾,在五味为咸,与水同类,在五畜为#,在五谷为豆,与四时中的冬季相应,在天体为辰星,他的疾病多发生在溪和骨,在五音为羽,其成数为六。此外,其嗅味为腐。所以善于诊脉的医生,能够谨慎细心地审查五脏六腑的变化,了解其顺逆的情况,把阴阳、表里、雌雄的对应和联系,纲目分明地加以归纳,并把这些精深的道理,深深地记在心中。这些理论,至为宝贵,对于那些不是真心实意地学习而又不具备一定条件的人,切勿轻易传授,这才是爱护和珍视这门学问的正确态度。 中医认为,咸、甜、酸、苦、辣分别与人体的肾、脾、肝、心、肺相对应,各有其特殊的作用。五味适量,对五脏有补益作用,即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但是如果五味过量,便会打乱人体平衡,损伤脏器,招致疾病。 《彭祖摄生养性论》中说:“五味不得偏耽,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甘多伤肾,咸多伤心。” 《黄帝内经》中也说:“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都是说的这个意思。 酸多伤脾。酸味可以补肝,过多的酸味食物会引起肝气偏胜,就会克伐脾胃(木克土),如果我们吃入的酸味食物过多,导致脾胃功能失调,由于脾主肌肉,其华在唇,酸味的东西吃得过多,就会使肌肉角质变厚,即“肉胝皱”,嘴唇也会失去光泽,并往外翻,即“唇揭”。同时还常出现饭量减少、饭后胃胀、大便稀,说话声音低微等脾气虚的症状。 甘多伤肾。甘味可以补脾,过多的辛味食物会引起脾气偏胜,就会克伐肾脏(土克水),如果我们吃入的甘味食物过多,就会损伤肾的功能,由于肾主骨藏精,其华在发,因此甜味的东西吃多了就会使头发失去光泽、掉发。同时还常出现腰膝酸软、耳鸣耳聋等肾精虚的症状。 咸多伤心。咸味可以补肾,过多的咸味食物会引起肾气偏胜,就会克伐心脏(水克火),如果我们吃入的咸味食物过多,就会损伤心的功能,由于心主血,《黄帝内经》中所谓的“脉”就是指血,咸味的东西吃多了,就会抑制血的生发,使血脉凝聚,脸色变黑。同时还常出现心悸、气短、胸痛等心气虚的症状。 苦多伤肺。苦味可以补心,过多的酸味食物会引起心气偏胜,就会克伐肺脏(火克金),如果我们吃入的苦味食物过多,就会损伤肺的功能,由于肺主皮毛,苦味的东西吃多了皮肤就会枯槁,毛发就会脱落,即“皮槁而毛拔”。同时还常出现咳嗽、咳痰等肺气虚的症状。 辛多伤肝。辛味可以补肺,过多的辛味食物会引起肺气偏胜,就会克伐肝脏(金克木),如果我们吃入的辛味食物过多,就会损伤肝的功能,由于肝藏血,主筋,辛味的东西吃多了,会导致筋的弹性降低,血到不了指甲,手爪会干枯。同时还常出现头晕目眩、面色无华、视物模糊等肝血虚的症状。 总之,任何事情都要讲究一个“适可而止”,饮食也是这样,不能说想吃什么了,就多吃、天天吃,而要适度,达到一个平衡。
地食:人以五味
《黄帝内经》中有:“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这里的“食”字读做“s
”,是给别人吃的意思。大地给与了人类“酸、苦、甘、辛、咸”五味。
五味过重会伤身
古代养生家彭祖的《彭祖摄生养性论》里说:“五味不得偏耽,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甘多伤肾,咸多伤心。”
中医养生之道中对于饮食方面一再强调“清淡”二字,五味过重就会伤身。
“忌口”的秘密 有心病的话,就要少吃咸味的食物;有脾病就不要吃酸的食物;有肾病就不要吃甜的食物。 道理还是在于平时要注意饮食的清淡问题。淡则养中土脾胃,就是养护了我们人体赖以滋养一切的“地”的问题。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脏与五官.五行 .五体.五志 .五色.五声.五味的关系。 五官:舌 目 口 鼻耳 五行:火 木 土 金水 五脏:心 肝 脾 肺肾 五体:脉 筋 肉 皮骨 五志:喜 怒 思 忧恐 五色:红 青 黄 白黑 五声:笑 呼 颜 呻哭 五味:苦 酸 甘 辛咸
五指与五脏的关系 大足趾→金属→肺→大肠(相表里)秋调肺忧伤肺色为白 二足趾→土属→脾→胃(相表里)思伤脾色为黄 三足趾→火属→心→小肠(相表里)夏调心喜伤心色为红 四中趾→木属→肝→胆(相表里)春调肝怒伤肝色为青 五足趾→水属→肾→膀胱(相表里)冬调肾恐伤肾色为黑
一、营养均衡是关键
民以食为天,世界卫生组织营养专家公布:每人每天要吃30种以上不同食物才能达到身体需要。日本专家强调每人每天要吃至少50种甚至80种食物。因为饮食与健康有很大关系,所以这就是日本女性成为世界寿命冠军的原因之一。西方营养专家将食物中的营养分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和水七大类。其中纤维素人体不能吸收利用,但肠道的乳酸菌需要它,同时它还能促进肠蠕动,帮助消化和排泄。水是生命的载体,它占体重的60%以上。而其余五种营养元素按其作用在人体内的需求比例分别是:63。5%的碳水化合物,23%的蛋白质和12%的脂肪,其余两种仅占1。5%的比例。要使我们日常生活中按上述科学合理的比例摄取营养的话,也必须由多种食物来提供,才能使营养达到均衡。但呼哪些食物,吃多少呢?对于非专业人员真的很难掌握。 脾胃属土,对应消化系统,需要黄色微甜的食物来滋养; 肺属金,对应呼吸系统,需要白色,微辛辣的食物来滋养; 肾属水,对应循环系统,需要黑色,微咸的食物来滋养; 肝属木,对应免疫系统,需要绿色,微酸的食物来滋养; 心属火,对应内分泌系统,需要红色,微苦的食物来滋养; 综合前面的内容可以得出结论,我们每人每天要吃五色五味、五谷杂粮、高纤维、高碳水化合物、富含水分的食物,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还要保持清淡的口味,适量摄入肉食保持身体的热量,每日食物至少要保证30种以上,才能做到均衡科学的营养。慈禧太后每餐吃108个菜,可对于普通人真是太难做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