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师智慧、经验、个性的综合体现

分类: 教育经验 |
作为一线教师,撰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写教学设计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真的有必要吗?答案是肯定的。教学设计不但要写,而且还要认真地写,因为它是备课的一个重要部分。
如果把教师比喻为一个优秀的导演,想要导演好整个课堂,就应该有一个好的剧本,对于剧本的操作、角色的配置都需要有预见性,而这些所有的“预见性”,就反映在教学设计里。纵观很多特级教师的成长过程,就会发现,不管什么时候,他们都在认真地备课、写教学设计。
写教学设计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整理教学思路的过程。一份好的教学设计要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以及教学中的精华,或者说是教学中思维的灵光,教学中的得失。教学设计也应成为及时反馈教学、总结教学的途径,唯有如此,教学设计才有意义。
总体来说,教学设计是一种教学态度的体现,一种教学思路的展示,也是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所以说,教学设计一定要写,一定要写好。
01
撰写教学设计的原则
教学设计中需要撰写的几个部分,如目标、环节等,无需再强调,但应该遵循的原则还是有必要突出一下:
1.学科性原则
教学设计模板几乎随处可见,但不可随意搬来使用。因为不同的学科教学设计的形式、环节、运用的教学手段、教学策略等各有千秋,所以不可千篇一律。只有深入了解学科特点,才能写出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
2.学生参与性原则
撰写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出发点,特别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者设计教学”才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因此,教学设计应该以分析学生的学情为根本,注重个体差异,重视对个体的指导。
3.兴趣性原则
要写出好的教学设计,教师必须树立让学生“快乐学习”的观念。夸美纽斯提出学校应是一个“快乐的场所”,要使学生“能被一种不可抵抗的吸引力诱导着去学习”。“假如学生不愿学习”,那“只是教师的错处”。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强调激励、唤醒、鼓舞,用巧妙的教学设计、实践活动设计等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02
教学设计是不断修正的过程
教学设计撰写完成后,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不断修正的。那么以何为修正依据呢?以下两点可以作为参考:
1.利用听课活动进行修正
教学设计设计完毕后,可由某个教师在某个班级试用,同组教师听完课后各抒己见,对该课的整个教学情况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然后根据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
可以就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如讲解的内容是否抓住了本课的关键,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在课堂上创设的教学情境是否合适,采用了哪些教学手段,设计了哪些问题让学生探究;整个课堂教学是否层次分明,布局合理,重点突出等。
通过听课活动,对已有的教学设计加以补充和修正,从而使教学设计更切合实际,也更具有操作性。
2.利用课后反思进行修正
一节课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教学设计的安排和课堂上学生的反馈的情况及时地进行反思,这些思考就是修改教学设计的依凭。
比如,该教学设计中还有哪些环节衔接不畅?导入部分用时是否合适,是否与主题有关?整个教学进程是否与之前设想的一致?教学目标是否还需要推敲?哪些细节问题还需要在教学设计上进行补充或删减?学生的活动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师只有不断地在课后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回顾,才能明白自己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教学设计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而是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反复打磨。
03
将“教后记”作为教学设计的补充
如果想要精益求精,让每一节课、每一份教学设计都发挥最大的效用,可以把“教后记”作为一种补充。
通常来说,“教后记”可以记录以下内容:
(1)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
这包括实际教学效果与备课设想的差距、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对原有设计的变更情况、学生接受的效果如何等。
(2)教法情况
记录这堂课中教法的成功之处与存在的问题,教学步骤有无调整及所作调整的原因,以便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以后的教学。
(3)学法指导情况
重点记对学生预习、自学、阅读、总结、思维训练的指导方法等,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课堂上的突发事件
课堂上突发事件及处理情况,积累课堂教学资料。
(5)自己通过施教所获的体悟
比如自己在教学中的得失点、在教学中对某个问题的新体会、对某种教学理论的深入理解等。
写“教后记”的方法多种多样,各不相同,但既要重视教学的成功之处,又要找到教学中的失误,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和业务素质,优化课堂教学,最终形成一个精彩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对教师专业成长起到一种助推的作用。所以,教师们需要认真对待教学设计,不断追求先进的理念和方法,转换角度,更新内容,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
备课的三个关键点最后一个不能忘
一线教师们想必都知道,只有备出精品课,才能上出精品课,只有备课有突破,上课才能有突破,所以这三个关键点千万不能忘。
第一点备学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备好学生,就是要走到学生中去,让教学更加符合学生实际,切记要避免盲目。
第二点备教材:备教材包括:熟悉课程标准,熟悉全册教材,深刻理解每一章节,每一课的内容等,备教材就是要教材有薄到厚,有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
第三点备自己:备自己就是要不断研究自己,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反思自己,保持非常好的教学状态,备课有长短,短备课只为一堂课,而长备课更值得提倡,是在长年累月的教学过程中,一种不断汲取的新知识新思想,努力构建自身完整认知体系的意识。
推荐中小学认知与学习心理一书,从备学生开始,从了解学生开始,准备唐草课吧。
转北京大基础教育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