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6年06月06日 大班民间游戏 :摔哇呜

(2016-06-06 10:04:28)
分类: 优秀课例

大班民间游戏

     

 

桐柏县幼儿园   许玉菊

设计意图: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孩子接触形象逼真的成品儿童玩具越来越多,而自己动手创造、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的机会却越来越少。童年时玩泥巴带来的乐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而且泥巴在我们家乡随处可见,那揉捏、捶打、随意造型、共同分享的乐趣实在让人留恋。利用泥土这一丰富的自然资源,把童年的快乐传递给现在的孩子,从中体验创造和接触大自然的乐趣,我想这一定是一个非常具有教育价值的活动。

活动目标:

1.在自由玩耍中感知泥巴的特性。

2.运用团、捏、摔等基本技能做哇呜、摔哇呜并进行比赛,体验玩泥巴游戏的乐趣。

重难点:

运用团、捏、摔等基本技能做哇呜、摔哇呜,并进行摔哇呜游戏比赛。

活动准备:

1.已和好的泥巴,已做好的哇呜每人一个。

2.供孩子们玩泥巴的场地。

3.供幼儿洗手的水池。湿拖把、抹布若干。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一种玩具,这种玩具可是既环保又不用花钱买的呦!猜猜是什么?

    2.出示泥巴,简单了解泥巴特性。

(1)教师打开装有泥巴的盒子展示给幼儿。

教师:瞧,这是什么?(泥巴)

你们玩过泥巴吗?说一说是怎么玩的?(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玩泥巴的事情,教师及时给予回应。)

(2)请每个幼儿取一团泥巴,自由探索玩泥巴,感知泥巴的特性。

教师:你们捏捏泥巴有什么感觉?(粘、软、容易造型)

3.教师说出自己小时候玩泥巴的经验,引出游戏《摔哇呜》。

(1)教师:我小的时候最爱玩泥巴,而且我能使泥巴发出响亮的声音,你们信不信?(通过此提问引起幼儿好奇,为下一步活动做好铺垫)。

(2)讲解示范摔哇呜。

A.教师拿一个已做好的哇呜,引导幼儿观察哇呜的外形。

教师:瞧,这是什么(幼儿猜测后告诉幼儿这是“哇呜”)?它是什么样子的?

B.教师示范摔哇呜。

教师用手掌轻轻抓住,边念儿歌“东北风、西北风,摔个响儿给你听”,边用力把口朝下垂直用力猛摔。

 教师:哇呜被摔破了,而且发出了很响的声音,这就是我们小时候经常玩的游戏——摔哇呜,想不想试一试?

4.幼儿每人一个已做好的哇呜,自由尝试摔哇呜,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1)教师:大家快来取哇呜,自己试一试吧!

2)在幼儿摔哇呜的过程中,教师重点提示摔的时候要用力垂直摔在地上。

5.学做哇呜。

1)教师:哇,你们摔得真响呀!还想玩吗?让我们一起来做哇呜吧。

2)教师取一团泥巴,边讲解边示范做哇呜。

教师:先将泥团大致团成一个圆,然后轻轻的四边摔,摔成一个正方体,用手掌压一压,然后用双手的大拇指在中间使劲压,同时配合食指捏边,这样边压边捏做成一个碗状的哇呜,底要薄,但不能破。

3)幼儿做哇呜、摔哇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幼儿。再次提示哇呜的做法及要点:底要薄,但不能破,碗口尽量要平,摔的时候要垂直摔在地上。

5.摔哇呜比赛。

1)教师:你们玩的还真不错呀!谁敢跟老师比一比?

2)请出一名幼儿 和老师进行摔哇呜比赛。

教师:既然是比赛,就一定是有规则的。我们的比赛规则是:比赛双方用泥团做哇呜,做好后摔哇呜,最后检查摔破的洞洞,要用自己的泥团捏成片帮对方把洞洞补上,游戏继续。比赛三次后进行评比,最后以各自的泥团多少决定胜负(多者胜于少者)

教师边讲述游戏规则边与请出的一名幼儿进行比赛,提醒其他幼儿要注意听清楚游戏规则。

3)教师:比赛规则清楚了吗?我们找个小伙伴比一比吧!

幼儿两人一组进行比赛,教师及时给予指导。

4)教师:你们组谁获胜了?告诉大家你为什么会获胜?

教师为每一组获胜的幼儿颁发泥球作为奖励,并请个别幼儿谈谈自己获胜的经验,达到经验共享的目的。

6.延伸活动:幼儿自由玩泥巴,尝试多种玩法,体验自由创作的快乐。

教师:你们觉得泥巴还可以怎么玩?那你们就大胆地试一试吧!

7.收拾整理场地,活动结束。

教师:哎呀,我们把场地弄脏了该怎么办呢?请你们先洗干净小手,我们一起把场地收拾干净吧!

教师和幼儿一起用拖把清理场地,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评析:

泥巴来源于大自然中,它不仅经济实惠,而且易于塑造,趣味性强,幼儿可任意的按自己的意愿去创造,所以深受幼儿喜爱。

泥巴游戏除了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以外,也促使了幼儿更多方面实实在在的发展:幼儿在与泥的接触中了解了泥的特性,促使了感知觉的发展;泥土来自身边,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游戏材料,泥巴游戏中“摔”、“压”、“团”、“捏”等一系列动作的运用,促进幼儿的动作更加灵活协调。教师在组织过程中运用先摔哇呜、再尝试做哇呜的倒叙方法,更好地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游戏中,大家相互交流相互争论,在这中间幼儿们学习遵守规则,与人合作、分享,自信心、独立性等不断增强,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2016年06月06日 <wbr>大班民间游戏 <wbr>:摔哇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