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随手扫一扫,精彩礼物等你拿!”“扫描二维码,加入官方购物群!”说起二维码,你不会感觉到陌生。如今,在餐厅、地铁、商场,甚至在街边小广告上,二维码已无处不在。
二维码是用特定的几何图形在平面上分布成的黑白相间的图案,是信息数据的一道“入口”。如今,二维码已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扫一扫”逐渐成为智能手机时代的常用语。一条二维码能容纳500多个汉字或2710个数字,信息量比普通条形码高出几十倍,因此成为商业活动的新宠,广泛应用于广告推送、网站链接、数据下载、商品交易等领域,成为桥接现实与虚拟最得力的工具之一。
然而,二维码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安全隐患。日前,南京一位居民在扫二维码获取购物积分时,手机中毒,手机话费被一扫而空。一些地方的警方也提醒,“黑白方块”潜藏陷阱,二维码诈骗案件明显增加。
事实上,二维码存在先天软肋,易于复制而难以防伪。简单的二维码属于开源代码,加密与解密转换也是开放的,加上制作成本低、生成工具多,黑白方块的安全隐患不容小觑。然而,很多手机用户的安全意识还未跟上,在猎奇心理驱动下,见码就扫,容易中招。
如今二维码已覆盖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应该如何辨识真假?
“扫一扫时代”来临,网警支招教你做“扫地神僧”,放心扫,安全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