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因的主与次

(2025-08-29 19:51:50)

原因的主与次(外一篇)

——以谭嗣同“赴死”、鲁迅“弃医”之因为例

郑殿兴

我清楚,很清楚,以谭嗣同慷慨赴死(下简称“赴死”)、鲁迅弃医从文(下简称“弃医”)之因为例,来说原因主、次即主因与次因,会招怨、招骂、招恨……可一想起“赴死”的谭嗣同、“弃医”的鲁迅先生,便勇气大增了,“越是艰险越向前”了

谭嗣同“赴死”,有篇网文提出了“四因”说:报答(光绪)知遇之恩;不愿牵累家人;身体状况不佳;唤醒麻木国民。对第三因,将谭嗣同身体“不佳”(亦说成“赴死”之因),我虽不敢苟同……但总体看,“四因”说与“多因一果”哲理,是相符相合的。

可是,不谈同为哲理之要的主、次因,便是大缺陷了。啥是主因?是导致事务发生变化的最本质原因,即在诸多原因中起关键、决定性作用的最重要原因。陈胜、吴广起义,秦暴政之恶,是主因;因雨“误期”,是次因。“抗美援朝”胜利,原因有三:军事上,美处于失败、挨打状态;政治上,美内部矛盾多多,全世界人民和平愿望强烈;经济上,美军费开支很大,收支不平衡。“这几个原因合起来,使敌人不得不和。而第一个原因是主要的原因,没有这一条,同他们讲和是不容易的。”(《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和今后的任务》)。您看,主、次因之说,客观存在也——不能不加区分,更不能颠倒喽。

谭嗣同“赴死”,不否认“报恩”光绪、不“牵累”家人之念,但更具根本性的,是“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始!”此之动机,即此之原因,就是众多原因中起关键、决定性作用之主因!也正因此,才会有“壮哉,维新欲杀贼而未回天,终成国恨;快哉,喋血屹昆仑以昭肝胆,长醒吾民”之悼联。很显然,不谈谭嗣同“赴死”主因,既不合哲理,也不合情理,乃(为文)硬伤了。

对鲁迅先生“弃医”,单以“幻灯片事件”为因,赞其目标宏大、心胸伟大,为一说;以学医“成绩平平”甚至“学医失败”为因,则是否认前一说的另一说。我认为,鲁迅先生“弃医”,亦“多因一果”:“第一学年考试成绩”及“匿名信事件”的侮辱和之后“幻灯片事件”刺激……皆是促其变化的原因——只说一因,皆显片面了。

对鲁迅先生的学医成绩,日本作家增田涉说的较客观:“考试成绩是中等,可以比得上日本的学生”(1977年第二期《鲁迅研究资料》——《鲁迅传》)。就因这“比得上”,让有些日本学生不满了:“班干事跑来检查他(鲁迅)的讲义,闹腾着说是一部分教师给他泄漏了考题。后来证明这都是学生们的误解。但他对学校感到没有意思了,终于在第二年离开了仙台。”(引文同上)还有,“匿名信事件”——日本学生的歧视、侮辱,让愤懑的鲁迅,本已有了新想法——后再看了幻灯片中,围观日军杀戮(所谓俄国侦探)的麻木国民,终于下定决心“弃医从文”,以文学“改造国民性”为己任了。

至此,可小结一下了:“幻灯片事件”,虽为“弃医”主因,却不能忽略“考试成绩”和“匿名信事件”等次因……否则,便有些突兀,易让人冒出“神化”鲁迅之感。另一面,不谈“匿名信事件”“幻灯片事件”,单以“成绩平平”说事,难以服众;近于造谣的“学医失败”——“矮化”鲁迅之说,更让人嗤之以鼻了!当然,此类言说,掩不住鲁迅“光耀”:民间的“民族魂”之颂,领袖的“三个伟大”之赞,足以说明鲁迅“弃医”动机、业绩之伟大。

2016年历史高考全国卷多有“原因”考题其主旨,是为提高人们对主因重要性的认识:不仅涉及公平评价人和事,更是事关举措、决策成败之大事!细思思、细想想,马谡“失街亭”被斩,就是不汲取赵括“纸上谈兵”教训即无视惨败主因导致的呀!

主、次因问题,绝非小事情——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能忽视、含混、颠倒喽。

 

 

强化“‘所以然’思维”……

 

郑殿兴

 

“‘所以然’思维”,简单点说,是对古语“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反向之用、反向思维——可何为强化“‘所以然’思维”……您就得耐点儿心,听我慢慢述说了。

300多年前,身为大三学生的牛顿,看到姐姐家果园里掉在地上的苹果,看到正在玩小球的外甥……开始了一连串思考、联想:月球和小球的运动,极为相像,即月球运行的推动力和重力的拉力……如此系列思考、联想,如此假以时日研究,让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此之定律及其数学公式,成了整个物理学的基石。

牛顿故事,启示深刻:想问题、做事情,不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知事物表面现象,不知事物本质及其产生的原因!而应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知道事物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原因。所以,将牛顿探究“知其所以然”之思、之行,命名为简洁、易记的“‘所以然’思维”,很可理解了,很可通用了。

不少孩子,打小没养成“‘所以然’思维”习惯,怎么办?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编剧奖等诸多奖项获得者——影视导演约翰·休斯顿的育儿法,很可参考、借鉴:不单自己坚持“‘所以然’思维”,更严格教育孩子践行之。一次吃饭时,女儿安杰丽卡因说不出不喜欢大画家凡·高的理由,让他勃然大怒,令其离开餐桌,去罚站、去思考:“你记住,无论什么时候,如果不能说出你的理由,就不要随便发表你的意见。”很显然,此之“理由”说,乃“‘所以然’思维”别样儿表述,同属“‘所以然’思维”范畴了。

约翰·休斯顿的关爱与严厉并举——强化“‘所以然’思维”教育,促进了女儿成长:因在《现代教父》影片表演出色,一举夺得了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王安石《伤仲永》中的仲永,为啥成了庸才?就因其父忒无知、忒浅薄,拉着儿子到处“显摆”……无丝毫“‘所以然’思维”之类的教育,导致的!

新中国建立前,国号问题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后面,要不要加个括号加注“简称中华民国”,是个很有争议的问题。1949年9月26日上午11时半,周恩来以举行宴会名义,邀请二十多位全国政协代表再次商议此事。首先发言的黄炎培先生,仍振振有词,仍坚持此说:“我国老百姓教育很落后,感情上习惯用‘中华民国’。一旦改掉,会引起不必要的反感”,留个简称,三年之后再去掉,并无不可。”

81岁高龄的美洲侨领司徒美堂,当即予以反驳:“……我们试问,共产党所领导的这次革命是不是跟辛亥革命不同?如果大家认为不同,那么我们的国号应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抛掉‘中华民国’的烂招牌。国号是一个极其庄严的东西,一改就得改好,为什么要三年之后才改?语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令不行。’仍然叫作‘中华民国’,何以昭告天下百姓?我们好像偷偷摸摸似的。革命胜利了,连国号也不敢改?我坚决反对什么简称,坚决主张光明正大地用‘中华人民共和国’。”

司徒美堂针锋相对的言说,可谓之强化“‘所以然’思维”教育公开课了:会场“顿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更引来马寅初、张澜、陈叔通、沈钧儒、陈嘉庚等人高度赞同——“当天发言者18人,有16人主张不应简称。”随后,“中华民国”简称(以上引文,均摘自2024年第10期《中外书摘》——《1949,国号的诞生》文章,作者李红梅),正式删去了,成为历史了。

避免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习近平于2022年12月26日至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今日,重温领袖的“避免”说,让我们更加认清坚持“‘所以然’思维”的重要性、现实性,更加认清约翰·休斯顿的严父式教育、司徒美堂的反错谬胆识,是“避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表现——至少是,不可或缺的表现之一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