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喻”三说郑殿兴“牛喻”,以牛喻人也:用牛比喻人的品性、性格、特点、形象……乍一听,似有
(2021-07-06 13:49:43)
“牛喻”三说
郑殿兴
“牛喻”,以牛喻人也:用牛比喻人的品性、性格、特点、形象……乍一听,似有些不雅,其实,生活中的“牛喻”,很不少。在此,不妨拣三条主要的说一说。
其一,上、下最乐道的“牛喻”,是“老黄牛”“拓荒牛”“孺子牛”。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强调要“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当包含了这样的三种“牛”。应该说,以牛比喻那些甘于奉献、埋头苦干、任劳任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党员、志士,太形象了……当年,在兰考带领百姓战风沙的县委书记焦裕禄,回到江西家乡甘当农民的将军甘祖昌,为国家核弹事业隐姓埋名20多年的科学家邓稼先,拼搏在“杂交水稻”事业上的科学家袁隆平,坚持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女高校长张桂梅……皆是当代“老黄牛”“拓荒牛”“孺子牛”的典型了!
其二,“牛脾气”“顶牛儿”,是人们最熟悉的“牛喻”了。此喻,虽隐含赞意,却非“老黄牛”那样的盛赞——在肯定、关爱里,多掺着嗔怪成分。尽管,有人的“牛脾气”不乏“顶牛儿”,但其间的肯定之意,不会因之减少一点儿。比如,彭德怀与贺炳炎的战时表现,可谓范例了:当年,打清涧这一仗时,俩人都曾大吵、大怒,都把“(电)话筒摔了”!可“战后,在总结会上,彭德怀说:‘贺炳炎是一条牛,我也是一条牛,都是牛脾气!’有意思的是,俩人不打不相识,以后反倒成为了脾气最合的统帅与战将。”(2020年8月26日搜狐网——《俩人都是牛脾气,这位司令员去世,彭老总好几天没说一句话》)
其三,“吹牛皮”“牛气哄哄”,是让人最皱眉的“牛喻”了。此喻,决无赞意,只有讽刺、鄙夷意味了。在个人、小事上,吹吹牛过过嘴瘾,还无大碍,若在大事、大情上弄虚言,带来的就是实祸了!但这事儿,有时也有例外。比如说,李白不仅能喝酒、能作诗,而且敢借“酒劲”儿唤高力士脱鞋、敢命杨贵妃研磨、敢拒天子令……此之“牛劲儿”“牛气哄哄”,谁能比、谁敢比?天下有几多呀?
唐玄宗无奈,只好给李白一些钱让他回乡养老了。不料归途中,遇上了说不认识他的湖州司马,竟以诗这样“介绍”自己了:“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唉!别人称“谪仙”,凑合——自谓仙人,过了;自谓“如来转世”,更过了!面对如此戏言、夸张、自负兼有的性情之语,想想李白的人和诗一贯狂放、浪漫,想想他在唐玄宗身边的那些“趣事”,只能会心一笑了。
有褒、有贬,有赞、有否……如此寓意丰富而深刻的“牛喻”,先前有、现在有,将来,仍会有、一定有。所以,我们在为人处事上,便应有所思量、有所选择了:“老黄牛”之类,理当首选了;“牛脾气”,有时有点儿(仅是有点儿!),亦可接受了;“吹牛皮”,可得躲远点儿了!即便,您小有名气,您也该明白:您不是古人李白,您跟“诗仙”没的比……
我想,唯有如此,“牛喻”三说,才算没白说,没白费嘴皮子。
郑殿兴
“牛喻”,以牛喻人也:用牛比喻人的品性、性格、特点、形象……乍一听,似有些不雅,其实,生活中的“牛喻”,很不少。在此,不妨拣三条主要的说一说。
其一,上、下最乐道的“牛喻”,是“老黄牛”“拓荒牛”“孺子牛”。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强调要“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当包含了这样的三种“牛”。应该说,以牛比喻那些甘于奉献、埋头苦干、任劳任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党员、志士,太形象了……当年,在兰考带领百姓战风沙的县委书记焦裕禄,回到江西家乡甘当农民的将军甘祖昌,为国家核弹事业隐姓埋名20多年的科学家邓稼先,拼搏在“杂交水稻”事业上的科学家袁隆平,坚持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女高校长张桂梅……皆是当代“老黄牛”“拓荒牛”“孺子牛”的典型了!
其二,“牛脾气”“顶牛儿”,是人们最熟悉的“牛喻”了。此喻,虽隐含赞意,却非“老黄牛”那样的盛赞——在肯定、关爱里,多掺着嗔怪成分。尽管,有人的“牛脾气”不乏“顶牛儿”,但其间的肯定之意,不会因之减少一点儿。比如,彭德怀与贺炳炎的战时表现,可谓范例了:当年,打清涧这一仗时,俩人都曾大吵、大怒,都把“(电)话筒摔了”!可“战后,在总结会上,彭德怀说:‘贺炳炎是一条牛,我也是一条牛,都是牛脾气!’有意思的是,俩人不打不相识,以后反倒成为了脾气最合的统帅与战将。”(2020年8月26日搜狐网——《俩人都是牛脾气,这位司令员去世,彭老总好几天没说一句话》)
其三,“吹牛皮”“牛气哄哄”,是让人最皱眉的“牛喻”了。此喻,决无赞意,只有讽刺、鄙夷意味了。在个人、小事上,吹吹牛过过嘴瘾,还无大碍,若在大事、大情上弄虚言,带来的就是实祸了!但这事儿,有时也有例外。比如说,李白不仅能喝酒、能作诗,而且敢借“酒劲”儿唤高力士脱鞋、敢命杨贵妃研磨、敢拒天子令……此之“牛劲儿”“牛气哄哄”,谁能比、谁敢比?天下有几多呀?
唐玄宗无奈,只好给李白一些钱让他回乡养老了。不料归途中,遇上了说不认识他的湖州司马,竟以诗这样“介绍”自己了:“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唉!别人称“谪仙”,凑合——自谓仙人,过了;自谓“如来转世”,更过了!面对如此戏言、夸张、自负兼有的性情之语,想想李白的人和诗一贯狂放、浪漫,想想他在唐玄宗身边的那些“趣事”,只能会心一笑了。
有褒、有贬,有赞、有否……如此寓意丰富而深刻的“牛喻”,先前有、现在有,将来,仍会有、一定有。所以,我们在为人处事上,便应有所思量、有所选择了:“老黄牛”之类,理当首选了;“牛脾气”,有时有点儿(仅是有点儿!),亦可接受了;“吹牛皮”,可得躲远点儿了!即便,您小有名气,您也该明白:您不是古人李白,您跟“诗仙”没的比……
我想,唯有如此,“牛喻”三说,才算没白说,没白费嘴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