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一代风华(第五章军列向何方6)

长篇小说:一代风华
军列离开丰台站之后,飞一般向前疾驶。不知到什么时候才会停下来。只见越过了大山,飞过了河流,又穿过无垠的大平原。再朝北开,大约就要看到气势磅礴的大海,千古莽莽的森林,横无际涯的大草原……呵,幅员辽阔的祖国呀,人们总爱把您比作可爱的母亲,而那森林不正是您美丽的发髻吗?那草原不正是您柔软的茸毛吗?那平原不正是您宽阔的胸怀吗?母亲——祖国,祖国——母亲,您真的是很伟大呀!
这时正轮着钟兆平值班放哨,从车门外吹进来的风,带着丝丝凉意。可是战友们正在酣睡,他怕大家受凉,慢慢地把车门合了合。他留下来可以站下一个人的空档,他挺立在那里。这班岗哨,他除了站岗放哨外,还肩负着一项特殊任务。因为昨晚临睡的时候,朱明华和其他几个战友,专门切算了一下时间,估计到他这一班岗时,山海关就要依稀在望了。他们千嘱咐万叮咛,只要能看到山海关的影子,就要把他们从睡梦中喊起来。
是的,当东方刚开始露出鱼肚白之后,他就发觉在遥远的地方有一明一亮的东西在闪烁:“是大海吗?”他揉了揉眼睛,又盯视了一会儿,只见那一明一亮的东西扩大了,“唔,大约是浩瀚的海水在扬波。”他不顾再看下去,连忙喊醒了朱明华和其他几位战友。谁知道全车人都在操着心,这几个人一起床,紧跟着全车箱的人都醒过来了。大家一下子把车门口涌得水泄不通,真是谁想壮一下观瞻也都当仁不让了。
这时候看得更清楚了。一边是浩瀚无边的大海,一边是连绵不断的高山。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山海关在望了。朱明华站在钟兆平身旁,仰着脸踮着脚,并用力扒着钟兆平的肩头。只听他大声喊道:“山海关呀山海关,真是‘山连水水连山山水相连,天接海海接天海天相接’呀!”没想到朱明华也会大发感慨。钟兆平赞美似地笑了笑。
周茂站在他们身后,却说:“我们在学校的时候,老师爱讲‘走万里路,破万卷书’,这下可真让我们得以体会了。”
朱明华却说:“你是坐火车坐了万里路吧。”大家都笑了。
突然有人喊:“快瞧,红日出海了。”不知是谁的眼睛那么亮,看到大海尽头有一个小红点在跳动。一句话没说完,只见金光万道,朝霞满天,一轮朝阳鼓动着巨大的翅膀一涌一涌升腾起来,海也变阔了。
再跑到车的另一侧车门看,雄关险隘越发逼近了,山上的树木显得格外苍翠,长城的轮廓更分明,‘山海关’城楼也尽在咫尺了。大家开始欢呼起来,因为这真属于一件人生幸事呀!
好一阵子,大家心情不能平静。是周茂改变了车厢气氛。他对朱明华说:“明华,你能讲几宗有关山海关的故事吗?”
朱明华眨巴眨巴眼睛,说:“几宗?……”他显然被难住了。但停了一阵,他又不甘示弱,说:“孟姜女哭长城算一宗吧?”
周茂笑了笑:“好,勉勉强强,算一宗!”
朱明华又说:“王羲之为山海关题字算一宗吧!”
“还有呢?”周茂在等待着。
“还有?”他停了好一阵终于又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也算一宗吧?”
周茂捧腹大笑说:“好,三宗,也亏你想得起来。”
朱明华听得出周茂是在嗤笑他,反过来说道:“你怎么不讲偏让我讲,我敢跟你们高材生相比呀?”
周茂仍旧哈哈大笑着说:“你不要嘴硬,你是不是就想让我夸你是有名的几何专家?今天还偏不夸 你了。也偏不向你讲。”
钟兆平本想上去解围,听周茂这么一讲也不便讲了。钟兆平刚才没有先一步搅进去,是他刚才在想:“怎样才能不负这千里之行?怎样才能在日记上好好记下这一笔呢?”但终于还是被他们吵闹的氛围给同化过去了。
可惜的是,山海关在他们留恋的目光中越离越远,并且越来越模糊。要是能停下来让他们尽情好好看看,那该多好呢。火车一点没有减速,仍然带着风,呼啸着向北飞进……。
“喂,钟兆平,你总在想些什么?领大家唱支歌吧?!”这时高奇明在呼喊。
钟兆平望了高奇明一眼,心里有些想嗔怪他——刚刚想出个思路,又被打断了。但他还是说:“好,唱一支,你想让唱一支什么歌?”
“由你了。”
钟兆平起了一支‘解放军进行曲’大家唱起来。
又起了一首“我是一个兵”。大家又唱起来。
“好像应该学一支新歌。”钟兆平这样想,并告诉了陈排长。陈排长在他的挎包里翻呀翻,翻出了一叠歌页,挑了又挑,把一张歌页递给了钟兆平,“把这支歌教给大家学一学吧!”
钟兆平看了看,歌名是‘我为谁来打仗’。再看歌词写得也挺不错,很上口。他分外高兴地说:“排长同志给我们选了一支好歌,我们大家学一学。”
陈排长接着说:“这是一支红军时代的歌曲。我们的革命老前辈,唱着它进行了‘长征’,还唱着它赶走了日本鬼,打垮了蒋介石,现在全军指战员唱着它,将把我们的军队建设得更强大,大家就来好好地把它学一学唱一唱。”
仅仅几句话,倒是一场很好的动员。大家的劲头都特别高。钟兆平心里想:“这样一支有背景的歌,倒不如让陈排长教唱好,一是比他新去开一支歌来得快,第二也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