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评17在“火山口”上寻觅——雪梅诗歌赏析之二

(2022-05-06 06:24:44)
标签:

交流

情感

诗欹

诗评

诗评17  
在“火山口”上寻觅
 ——雪梅诗歌赏析之二
    
    两天以来,我很想为雪梅再写一篇诗评。为什么?说不清楚。
    人,大约很多时候都是这样,很多事情说不清楚——不仅说不清别人,同时说不清自己。
    可是说不清楚还怎么写诗评?按照我的经验,只管写,写着写着就清楚了。正像我们有时写诗,激情在胸中涌动,就是写不出来。如果你把笔放下去了,这篇诗就胎死腹中了。可是你如果坚持不放下去,把笔握紧,让诗情在心中燃烧,并且东边去写一句,西边去写一句,就像乱戳马蜂窝一样,只管戳,说不定哪一下就把诗情喷发的火山口戳开了。诗的炽烈岩浆一旦喷薄而出,一首好诗就诞生了。
    那么这篇诗评我是不是也该这样来尝试一下?或许就能找到它的“火山口”也未可知。记得昨天晚上我睡觉前还在想这个问题,我问自己:“这篇诗评有火山口吗?我能找到它的火山口吗?如果找到了,这篇诗评不就写出来了?”
    对,那就先去找找这诗评的火山口未尝不可——今天登陆之后,我立即点开了我的草稿箱,草稿箱里有我存放的雪梅的诗,“试一试,说不定哪句诗就能触动我,它或许就是……”还别说,有一句诗让我兴奋起来——它应该是火山口!
    “遇见,/是天意,/让生活多了一份温馨,/也多了一些深浅不一的回忆……”这句诗突然就把我给打动了。不是么,认识雪梅许久了,我和雪梅并无什么交集,同时雪梅的性格也不喜欢交往,我居然就喜欢上了她的诗,而今天居然刚刚读到、一接触就兴奋了,这不是天意吗?
    我怀着兴奋心情继续读下去:“有一种遇见,/像是前世就已熟悉,/那只言片语,/似曾在梦里出现过……”雪梅的性格很内向,写出来的诗却很明白,一语便道破了遇见之美好。大多数人都知道性情中人爱交往,可我虽是性情中人,却不喜欢交往。遇到燃烧点不一致的人,更是拒之于千里之外。可是为什么雪梅的诗就让我这么喜欢去读呢?我想这可能是我们在先天上秉赋没有距离,也就是说天生的燃烧点相近吧,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理由可以解释呢?
    再继续往下读,我更感动了:“有一种遇见,/如同山涧溪流,/轻歌曼舞,/不问归期……//在一次红尘之旅后,/把别人的,/归还给别人,/再把自己,/托付给自己……//我的心在颤栗,好美的诗句呵——不是么,人的一生谁没有红尘知已呢?在企盼中,谁不是在等待那个相遇时刻呢?尤其是“把别人的,/归还给别人,/再把自己,/托付给自己……//”太美的意境了!太让人享受了!
    这首诗到这里就结束了。只是不知道雪梅的这首诗是写给谁的,我好想知道她是写给谁的,这个人好有福份呀!然而我没有去问,我觉着也不适宜去问。不过我很满足,在心里最美处,我的诗评洋洋洒洒开笔了。我是否也可以来一次:“如同山涧溪流,/轻歌曼舞,/不问归期……”这火山口一旦揭开,什么诗评都可以尽情写了。
    
    第二首诗:《伏贴》。
    “曲径通幽处,/相知的人,/手牵手走着,/是幸福……//知道大自然的博深,/和自己的浅薄,/因此爱读书,/也是幸福……//真正有助于己的人,/不只是 对你让步,/而是令你自信,/使你进步……//”
    这第二首诗,比起上一首诗,写得很冷静,是雪梅的又一种风格——如同一个人在守着孤寂,在静静思考,也在静静读书……给人的感觉,雪梅心处幽径中,整个人好幸福——这是一个温馨的画面呵。
    那么,她在思考什么呢?我想她在思考自己——是的,在思考自己。你看,前两段写完之后她写道:“真正有助于己的人,/不只是 对你让步,/而是令你自信,/使你进步……//”这样的沉情自语,作者只能是自已在对自己说的呀?!当然,也好像可以对别人说,对红尘知己说,对不分你我的闺密说。但不论在对谁说,这都是一种选择,选择自己,也选择所选择的那个人。最妙处,标题在这里起作用了——《伏贴》——很明显,作者对她所选择的人,心里是伏贴的,而且是很为伏贴的。她愿意伏贴在他的怀里,她愿意伏贴在他的胸前。正如作者所写:“真正有助于己的人,/不只是 对你让步,/而是令你自信,/使你进步……//”谜底揭开了,好高雅,好让人羡慕。
    如果这时我们再把前两段重读一遍,就会觉得,全篇是浑然一体的,是在不自觉中把其心底秘密毫无保留全盘托出的。雪梅很内向,写的诗也很内向,但全盘托出之后,让人觉得雪梅的心是热的。但也是格外纯净的。
    不过凭我的直感我又在想,雪梅在心中真有那么一个人吗?我想很可能没有,或许只是为了在沉静中把自己陶醉在一种诗境里,再不就是让自己所读的书升华到一种新境界,这也很幸福。
    这看来是我的第二个火山口。

    有没有第三个火山口呢?我想是有的。我继续在她的诗中寻找,找到了第三首诗《芥》。这是本诗评中最新的一首诗,好感动人,好深情,全诗如下:
                
                明知,
                红尘来去一场空,
                可还是愿意,
                在这场镜花水月的幻象里流连……

                即使,
                最终是良辰孤往,
                烟雨平生,
                时光,
                总喜欢将红尘中的人和事
                放在掌心摆渡……

                来了,去了,
                远了,近了,
                哭了,笑了,
                辗转中,
                都成了朝花夕拾 ……

    这首诗读完之后,我眼眶湿润了。尽管作者写得很淡定,把诗的题目定为《芥》,但我并不完全认同。《芥》是什么意思,意指是最轻微最无价值的东西,乃无足轻重也。然而作者在小序中又写道:“在疫情笼罩下,一个几近失联多年的上海朋友,终于给我来信了,我也给他回信了”。这不是说明在作者心里边,并没有真的把此事视如草芥吗?人呵人,往往在心疼时,在感情纠结中,最爱正话反说。其内心其实是很不淡定的。所以作者写出了这样的诗句:“明知,/红尘来去一场空,/可还是愿意,/在这场镜花水月的幻象里流连……//”不是么。人是个感情动物,内心里总是矛盾重重。这怎能不使我们感慨良多呢?怎能不使我们把往事起死回生再次舞姿翩翩呢?我常常想,友谊是什么,友情是什么?它实际上是人生中最可宝贵的东西,包括初恋,那是岁月的浪花终究淘洗不尽的。因此,作者不由自主更深情地写道:即使,/最终是良辰孤往,/ 烟雨平生,/时光,/总喜欢将红尘中的人和事/放在掌心摆渡……//”这就是人生不了情呵!世间人生,有几多不了情呵?!
    但我又不能不想,难道作者在淡定背后,真的更有淡定吗?我想是有的——那就是我们平时看到的雪梅,几乎不近风月,几乎忘掉了过往。所以才异乎寻常地把她的诗命名为《芥》。这让我深深体会到,理解一个人是不客易的,歌颂一个人也是不容易的。但对于平时的雪梅,我是尊敬的。对于我今天所写到的雪梅,我是支持的。
   我还想发两句感慨的是,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普通老百姓都是《芥》。普通老百性的情与爱更是《芥》。在许多事情上,我相信雪梅和我是一致的。我们有时是火山,我们有时是冰川。
    来了,去了,/远了,近了,/哭了,笑了,/辗转中,/都成了朝花夕拾 ……”雪梅写得好呵!特别是“都成了朝花夕拾 ……”这含有多少感慨呢,人生不易呵!


    我还想评析一下雪梅另具况味的几首诗。我把它排列如下,供大家一起欣赏:
    《分不清》——“一场小雨,/洗涤了春花盆景/和泥土及/石头铺成的古老名街。/晶莹露珠沾满花叶,/难得的下午步履/挪移……//钝叶蔷薇,/月季花,/我看不出两样种类,/赛过一个模子/刻章……/清爽型的/妖艳儿”
    《随拍》——“拍照不是非要最佳角度取景,/偷拍来的个爽啊!/生活味/随手可得,/奇形怪状的动作,/好笑也无妨。//粉嫩个/七姊妹花;/红艳艳丰花月季。/要好的来!/阿姐妹子相称。/春末,熏沐。/寸金难买寸光阴…… //”
    《好》——“七姊妹也叫十姊妹,/轻柔美气。/天门冬也叫老虎尾巴根,/尖尖叶别说还真像。/拍照,拍花拍人一个调,//
小辰光就欢喜拉牢外婆的手/要拍来拍去,/勿喊停。口罩勿敢拿下来,/蛮标致!//
    这三首诗,我是从另外的角度看到它们的美的。我们平时所见到的诗太庄重化大仪式化,所以读起来很累人。但这几首诗不一样,很清浅,很随意,很生活。不仅没有任何约束,并且一眼就能见到底,有如鱼儿自由地遨翱翔在水中……我感到读起来很轻松,很爽,有如进到了氧巴,所以我爱它们。另外,作者在谈到这几首诗时,说是记的日记,诗写到这个地步,应该说是诗人之福。
    还有一首诗不能漏掉,它是这样写的:“岁月,/在无憾中微笑,/就美丽了;/人生,/在眼泪中微笑,/就多姿了;/ 生命,/在坚强中微笑,/就精彩了……//其实,/真正的诗,/是有灵魂的,/她包裹着爱、恨、感慨,/还有忧虑和期待;/如同柔软的皮肤/包裹着血、肉、骨头,/还有追求和拼搏……//诗评今天写得已经太长了,不能再写了。我只想说这篇诗的标题很值得品——《至少还有》,你能品出什么呢?匆匆收笔吧。

                       2022-05-05 写于新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