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评
永恆的情谊《咏斗笠》赏析
永恆的情谊是一位博友,我和他并不相识,但有一天他突然来到我的博园。我看了看他的名字,尽管很陌生,可是“来而不往非礼也”之古训我一向是不会忘的,所以我立即就到了他博园去看望他,巧了,让我看到了一首好诗:《咏斗笠》。
我听一位名家讲过:长诗有时并不难写,短诗往往很不好写。有些相当有名气的诗人,往往只写长诗或长一些的诗,但不去写短诗,就是因为短诗想写好不大容易。
《咏斗笠》是一首短诗,只有四句,写得好极了!
我还想说,《咏斗笠》并没有标古风、绝句等字样,但读过之后我明显感到作者文学造诣极深,有很出色的文学素养。这让我想起我们博园里有相当不少爱写绝句、律诗、古风的人,他们写得并不好,尤其有些人不知读全没读全过《唐诗三百首》,背熟没背熟过《诗词格律》,就在旧体诗词里徜徉起来,我觉得这样做不大好。功夫不到,还是多学一学。
至于短诗怎么写才算好?我认为,要小中见深,小中见大,平凡中见奇,平地里见青山。自古以来,不乏短小精美诗文的范例,我们要从中多学习。
清代袁枚有一首小诗很有名气,很值得学习。很多人都知道,那就是《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你看,仅有四句,合辙合韵,朗朗上口,因小见大,成为励志名诗。
有些人写诗,很追求大,追求长,其实很要不得。
永恆的情谊《咏斗笠》也是四句,不过是七言,虽不敢说能和《苔》相比肩,但说它是一首难得一见的好诗并不为过。
它是这样写的:“愿随大众历风尘,羞与闲夫作比邻。日晒雨淋常自乐,身居人上不欺人。”
读了这首诗,我好像见到了久违的首长和战友。我是1961年参军的,可以说和雷锋同时代。从一个城市的高中生变成一个士兵,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在领导和战友的帮助下,我很快成长起来。
读了《咏斗笠》这首诗,我首先想起我新兵连时的一个排长,从闷罐子车上跳下来,我崴了脚,脚脖子很快肿起来,到了目的地后,排长每天都用热水给我泡脚,用手按摩,使我減少了痛疼,并得到恢复。后来我到了军校,原来排长是我们在军校的区队长,春节时我感冒了,区队长亲自给我端病号飯,还用热毛巾给我洗脸,间或用凉毛巾给我退烧,让我记了他一生。读完《咏斗笠》的最后一句,我感到我的排长(区队长),又站在了我的面前。
当然,我知道我这样写,并不能把《咏斗笠》的寓意全部写出来,而且也不一定恰当。《咏斗笠》整体上是在写对人生的感慨,而且是用拟人体的技法、以第一人称的口气,抒发胸臆。前两句诗直接就进入了主题,“愿随大众历风尘,羞与闲夫作比邻”,写的是愿和人民大众站在一起,共历风尘,同甘共苦。而绝不愿意和懒汉、闲人站在一起,羞与比邻是文法上的一种表达。而“日晒雨淋常自乐”,写的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不求索取,不求回报,表现出了一个人以苦为乐,并且是一贯的高风亮节和磊落胸怀。如果说这是我们心目中好人形象的话,他可能是一个领导者,也可能是一个心怀天下的普通人。不过在最后一句“身居人上不欺人”,明显地锁定了这是一个一心为公的领导者。我揣摩着,作者是不是希望领导者更应是这样的人呢?我想也可能是。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拿出是在歌颂领导的架子,而是用第一人称把自已当作了这样的人,这让我们更为震撼——是的,谁都可以拿刀子解陪自己,但谁又都可以为自己设定一个当领导的目标。勇于上进,不甘平庸,谁说不可以呢?尤其当一个好领导,身为表率,不腐不贪,谁又能不肃然起敬呢?这恐怕会使那些领导者(包括公务员) ,更有一种触动和震撼吧?
记住,“身居人上不欺人”,既是约束自己的警句,也是做人的道德。
一首小诗让我发表了这么多议论,而且好像是在教育人,这在我平生还是第一次。但我觉得,这就是这首小诗的意义。而最后我还是要说,斗笠这个意象取得真好,让我们都戴上这样的斗翌吧!
2022-03-24
写于新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