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底,五爸去世了,我和其他几位堂哥一起帮他料理了后事。昨天,我和好友钱大哥喝茶,聊到了生与死这件事情。
我说:“其实人人都是怕死的,但是人为啥会怕死呢?”
钱大哥说:“这其实是人的一种自我保卫机制,是每个生命体自带的一种程序。”
我说:“是不是像是人一生下来,就自动遗传了一种怕死程序?”
钱大哥说:“对,其实不只是人,每一个团体或者每一个系统,都有保护自我运行不中断的程序,比如小区里有保安,单位里有保卫科,大到国家会有安全机构,都是为了保护这个体系能够持续运行不崩溃。如果我们遭遇了危险或者困境,这个程序就会立刻启动运行,让我们产生恐惧不适的情绪,让我们迅速逃离危险或者困境,这就是怕死,这个不丢人,这是我们自带的程序,有这个才是正常人。”
我说:“没有谁是不死的,怕死却又不得不死,那岂不是太悲凉了?如果人能够不死就好了。”
钱大哥说:“怕死是我们体内的自带程序,我们要顺应它,但是关于生与死,我们还是要看开。”
我说:“咋看开,我就想活得越久越好,最好不死。”
钱大哥说:“想想可以,但那是不可能的。你可以这样想,有一个生命的大海,所有生命的能量和信息都汇聚在这片大海里,这大海里随时都会涌起难以计数的波浪,而我们每个人只是其中的一朵。当一些水流,一些能量汇聚,就涌起了‘我’这朵波浪,但是没有哪朵波浪是永远不落下去的,当水流和能量散开,‘我’这朵波浪就死了。虽然‘我’死了,但是汇聚成我的水和能量又落回了大海,它又和别的水和能量掀起一朵新的波浪,那就是一个新生命诞生了,那其中就有曾经的‘我’。”
我说:“你这个解释很有文学的美,倒让我想起了那句歌词。”
钱大哥说:“是不是‘浪花淘尽英雄’?”
我说:“不是,是‘浪奔浪流,万里涛涛江水永不休’”
钱大哥说:“我说的是生命的大海,可不是小小的一条江。而且,这个也可以从佛学的角度来看。”
我说:“佛学咋看?”
钱大哥说:“在佛学里,也强调本来无我,大海里本来没有‘我’这朵浪花,只是因为一些因缘际会才汇聚成我这朵浪花,但这都是转瞬即逝的,所以,我们不必执着于‘我’,这个转瞬即逝的‘我’只是虚幻的相,我们何必幻想让一朵浪花永远不消失呢?我们要关注的是形成它的水和能量其实并没有消失,而是重新回归到大海里参与流转运行了。如果我们知道我们其实是大海,而不是一朵浪花,我们就没有那么难过了。”
我说:“这倒让我联想起《水浒传》里的鲁智深,一生打打杀杀,但是最后听到钱塘江大潮的声音时顿悟,然后坐化。”
钱大哥说:“是啊,我们一定要明白我们是大海的一部分,而并非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