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7读书笔记——阅读核心期刊《小学语文教师》的心得

(2017-05-30 18:43:16)
分类: 计划与学习
                                          多元评价,促课堂生成资源更精彩》读后感
    课堂上,在师生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会涌动、呈现。教师如何在问答应对中敏锐地把握有价值的资源来推进达成教学目标活动,让生成的美丽如期而至呢?这需要教师不断增强多元评价意识,积淀教学策略,修炼教学智慧。

 新课程需要新的教育评价,评价改革的目的和核心都是为了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现代理念下的学生学习评价,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而且关注过程和方法,尤其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技能等方面以及学科学习的情感和态度。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中,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科学的评价,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一、课堂评价不能只流于形式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评价最常用的评价手段是口头语言评价。我们经常会说出 “真好!”、“你真棒!”、“你读得真有感情!”的评价语。学生看似学习劲头很高,学习自主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可这些机械的、习惯性的点评价值有多少呢?我们没有对自己的评价行为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为什么要评价?怎样评价更好?评价的目的是什么?从而丧失了评价判断、提升、延伸的功能。被评价的学生不知道自己好在哪里?其他学生也是盲目地效仿。所以我们的评价的语言应该再细致一点,再用心一点。如:

(1)在这几个生字中,这个“水”字你写得很漂亮,关键是“捺”,这一笔你写得很规范。同学们也来向他学习,写一写,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小脚要翘一点,(对写得不好的学生说)试试看,相信你一定行的!

(2)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真的看到了大海,听到了波涛澎湃的声音,你把海的气势读出来了,很好!

(3)在你的作文中我真的听见了月亮穿过白云的声音,星星眨着眼睛的声音,你的文章写得很细腻,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让我有了无限的遐想,你真是个用心的孩子!

另外我们不能为了能够有效地预测和控制教育教学现象,而把评价对象置于同一标准之下,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抹杀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只有让学生明白了怎样做才好,为什么好,好在哪里?才能真正做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二、评价方式要多元化,评价要注意方法

         教学中,我们应该把师生评、自评、互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评价的主体。同时,教师要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

       如教学新课时通常有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这一教学环节,学生在互相评价的时候,总是评价这不好那不是,“他读得结结巴巴的。”“他读得不流利,并且重复了。”“他读错了一个字。”被评价的同学无所适从,一节课下来的效果可想而知。针对这一情况,我就引导学生先用欣赏的眼光去评价,让同学们仔细倾听,听后先说说他的优点,再指出不足,评价的时候最好是面对面地说话。慢慢地,学生学会寻找别人的优点,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别人,适时给予别人表扬和鼓励。这样不仅学会了尊重别人,也锻炼了学生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在每堂课上都这样评价他人,例如:在《小抄写员》一课中,一位同学朗读完叙利奥遭到父亲的误解后的心理活动的句子:

         叙利奥听了,心像刀割一样。父亲竟不管自己了!就是这个过去连自己咳嗽一声都要担心得不得了的父亲。“啊!爸爸!没有您的爱,我是活不下去的!——我全说出来吧,不再瞒您了。只要您仍旧爱我,无论怎样,我一定像从前一样地用功。啊,这一次我真下了决心了!”

       另一位同学面对面地评价他说:“你读得很流利,声音很响亮,已经很棒了。但是我觉得你如果能把叙利奥难过、焦虑的心情读出来就更好了。”于是,我让这位同学按照他自己的理解示范读,让之前读的同学也来评一评他。这位同学评价说:“通过你的朗读,我感受到了叙利奥内心是多么的煎熬,他是多么害怕失去爸爸的爱呀! 我知道该怎样读了,谢谢你给我的建议!”

       这样的评价很中肯,让人乐意接受,评价者做到认真倾听了,说得在理,被评价的同学也知道在哪方面需要改正。让他再读一遍,自己给自评价,知道自己进步在哪里?这样做既尊重了学生个人,也可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何乐而不为?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自评、小组内同学之间互评、最好让家长也能参与到这样的评价中,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教师单独评价的片面性和主观性,让学生获得来自多方面的肯定,让学生的主动性、自尊心、个性特长等得到最有效的张扬。

       总而言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评价习惯,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反思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评价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三、针对个体差异,因人施评

         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个体的发展具有独特性和不均衡性,作为教师应该通过给予每个学生积极的评价,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帮助他们悦纳自己,拥有信心。

       我们不能以同一标准对待每一个学生,按照这个标准可能有的学生从来都不会得到“优”,但是我们要看到这个学生自身的进步,和他自己相比,他已经做得很好了,可他只是相当于全班同学的中等水平,这个时候我们不要吝啬手中的笔,一个“优”字,会改变后进生、学困生、心困生的命运;一个肯定,会使他们看到希望和未来。

      班里去年转来个叫方宇的男孩,喜欢打人,转过好几次学了,成绩特别差,好多知识都脱节了。他不想动笔写字,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错误百出,老师在他的作业本上只批个日期,或是批个“中”字。我先是鼓励他,看到他有点进步,我就给他批了个“良”字,他大获信心,更加认真地对待每一次作业了,虽然还不够好,但我决定给他批了个“优”,因为对于他来说已经很好了。为了这个永不凋落的“优”字,他坚持每天认真地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大幅度上升,性格也变得阳光了。

       作为园丁的我们,不要要求花儿开的是同一种颜色,更不可能要求花儿同时开。不同的评价标准会使学生获得“信心”这第一个台阶,我相信学生会踏着肯定、赞赏的阶梯一步一步地迈向成功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