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我的学习笔记 |
《教育就是解放心灵》读后感
《教育就是解放心灵》这本书的作者是印度作家克里希那穆提,克里希娜穆提是享誉世界的心灵导师,这本书的内容主要是致力于引导人们认识自我,用自信的光明照亮自己、解放自己。
第一篇便写到现实社会以及我们所处的文化,要求学生必须努力获取一份工作,以得到物质上的保障,这一直是所有社会持续不变的压力。职业第一,其他一切退居其次,也就是说,金钱第一,我们复杂的日常生活退居其次。如果我们一旦让金钱成为我们生活的主导因素,我们的日常生活就会出现失衡,这种学好文化就能获取一份好的工作这种心态是在沿着狭窄的轨道运行。作者希望教育者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这一点,并且能够帮助那些被家长和社会强迫,将职业作为头等大事的学生,并且他强调学校始终要坚持一种培养完整的人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单一的获取知识。而我们的教育主要是将重点放在获取知识、技能、竞争力等上面,这正在让我们变得越来越机械,缺失了让孩子们解放心灵的教育方式。孩子们忙于把师长们灌输的东西塞进大脑,忙于应付各种作业和考试,忙于参加各种竞赛活动,这种填鸭式的学习和应付考试,以致教育者和孩子们没有时间独自冥思或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日积月累,我们的内心得不到安静,心灵被禁锢起来,变得麻木、顺从,不同的孩子甚至变成了同一条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相同产品。无论是在科学、哲学、商业方面,还是在我们夺取的数值上,我们的心都在沿着狭窄的轨道运行。因此,在唯分数论的指挥棒下,我们变得机械。孩子们也都变成了写作业的机器。
克里希那穆提认为心只有在悠闲中才能学习,而克里希那穆提对于“悠闲”的理解相当深刻而准确,他所说的悠闲并不是指一个人有自己的时间,尽管那也是必要的。它也不是指拿着一本书,坐在树下或自己的卧室里随意阅读。它不是指拥有一个平和的心境,当然也不是指无所事事或想入非非。悠闲意味着内心不是常常被各种事情——被问题、被某种享乐、被感官的满足所占据。悠闲意味着拥有无限的时间去观察身边以及内心正在发生的事情,去倾听,去清晰地看。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自主地接受知识,不会变得麻木、顺从。克里希那穆提说:“积累知识不能通向智慧。”因为我们学习的都是旧知识,而探寻新知识则需要一个完整的人,本着对于自然的那份善意,在悠闲的状态下自由地思考。因此,我们的孩子们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不能仅仅是收获知识的过程而是内心觉醒的过程。内心的觉醒会激发他们的智慧。而智慧会帮助他们汲取更多的知识并不断地去探寻新知识。
责任感,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完全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小到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大到全然地关怀和投入周围的环境与自然。让他们将爱与责任感相揉合,让他们学会承担起一份属于自己的责任。
克里希那穆提说:“伤害自然就是伤害自己”。自然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源于大地、源于种子,我们是所有那些的一部分,是所有生命的一部分。我们所生活的大自然给予我们太多美好的事物,我们要帮助学生去发现他与这个世界的关系,让他们变得友爱、温和、慷慨。让他们懂得与自然、与世界这样去和谐相处。
我们在读克里希那穆提的书时,就要边读边思,要做到像他说的那样悠闲,书中那些深奥的观点,让人似懂非懂,不禁让人陷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