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苏州高三一模试题(一)
(2020-04-14 15:30:53)分类: 教学资料 |
2019~2020 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 语 文
注意:本试卷共8 页,21小题,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 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古人论诗、论词或论文,往往只是写出自己凭直觉领悟到的东西,虽能以寥寥数语 ,但难免缺乏思辨性和系统性,给后人留下 、语焉不详的遗憾。今天, 我们需要用新的文艺观,重新审视和整理这些古文论宝藏,以期古为今用, 。
C.高屋建瓴
一鳞半爪
革故鼎新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小说家作为时代的喉舌,担负着反映时代精神和民族灵魂的使命。 , , 。 , , 。而优秀的作品正是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真的启示、 善的教育的同时,也把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认识熔铸于其中。
他们通过理性的思考形成整体的理性认识
他们站在时代的前沿,敏感地关注人类命运
独特的视角去反映客观事物
而思想比普通人更敏锐、超前、博大、深邃
思考人类的发展和探索宇宙万物的规律
综合地、整体地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
3.下列诗句描写的民间风俗,不是迎接新春的一项是(3 分)
A.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
B.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C.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筵开听颂椒
D.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中“一座粲然”原因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 分)
祇园上人招余辈小聚,或问座中何人最惧内,众未及答。祇园曰: “惟老僧最惧内。” 众讶之,笑曰: “惟惧内,故不敢娶耳。”一座粲然。
A.感谢上人替他们掩饰,保住他们的颜面。
B.明白上人在开玩笑,因为僧人不能娶妻。
C.发现上人和他们一样因惧内而不敢娶妻。
D.理解上人因惧内不娶、进而出家的行为。
二、文言文阅读(20 分)
端文顾泾阳先生宪成
黄宗羲
顾宪成字叔时,别号泾阳,常之无锡人。父学,四子,先生次三,其季允成也。从张 原洛读书,讲《孟子》至“养心莫善于寡欲”,先生曰:“寡欲莫善于养心。”原洛曰:“举 子业不足以竟子之学,盍问道于方山薛先生乎?”举乡试第一,庚辰登进士第。时江陵 当国,先生与魏允中、刘廷兰上书吴县,言时政得失,无所隐避。江陵谓吴县曰: “闻有三 元会,皆贵门生,公知之乎?”江陵病,百官为之斋醮,同官署先生名,先生闻之,驰 往削去。先生上疏,分别君子小人,刺 .及执政,谪桂阳州判官。柳子厚、苏子瞻曾谪桂阳, 先生以前贤过化之地,扁 .所居曰愧轩。娄江欲用罗万化为吏部冢宰,先生不可;会推阁员, 娄江复欲用罗万化,先生又不可,遂削先生籍。
戊戌,始会吴中同志于二泉。东林书院成,大会四方之士,一依《白鹿洞规》。其他闻 风而起者,有经正堂、志矩堂、明道书院、文学书院,皆请先生莅焉。先生论学,与世为 体,尝言官辇毂,念头不在君父上;官封疆,念头不在百姓上;至于水间林下,三三两两, 相与讲求性命,切磨德义,念头不在世道上,即有他美,君子不齿也。故会中亦多裁量人 物,訾议国政,亦冀执政者而药之也。天下君子以清议归于东林,先生卒,而东林独为天下大忌讳矣。小人作《东林点将录》,凡海内君子,不论有无干涉,一切指为东林党人。
先生于阳明无善无恶一语,辨难不遗余力,以为坏天下教法。钱启新曰: “无善无恶之说,近时为顾叔时、顾季时明白排决不已,不至蔓延为害。”当时之议阳明者,以此为大节目,岂知与阳明绝无干涉,其所谓无善无恶者,无善念恶念耳,非谓性无善无恶也,今错 会阳明之立论,呜呼!
(节选自《明儒学案·东林学案一》,有删节)
【注】江陵:指张居正。后文吴县指申时行,娄江指王锡爵。这是以籍贯称呼入阁大臣。三元: 顾宪成、魏允中、刘廷兰三人都是解元。斋醮(jiào) :僧、道做法事祈福。
B.扁 .所居曰愧轩 扁:题字
C.尝言官辇毂
D.以此为大节目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C.顾宪成被革职后创办的东林书院,在读书人中产生很大影响,使朝廷大为忌惮。
D.顾宪成和钱启新认为王阳明无善无恶之说于世有害,作者认为他们错解了该说之意。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举子业不足以竟子之学,盍问道于方山薛先生乎?
(2)故会中亦多裁量人物,訾议国政,亦冀执政者而药之也。
8.简要概括顾宪成“治学”的特点。 (4 分)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9~10 题。
兔丝 元稹
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君看兔丝蔓,依倚榛与荆。
荆榛易蒙密,百鸟撩乱鸣。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
樵童斫将去,柔蔓与之并。翳荟生可耻,束缚死无名。
桂树月中出,珊瑚石上生。俊鹘度海食,应龙升天行。
灵物本特达,不复相缠萦。缠萦竟何者,荆棘与飞茎。
【注】翳荟:草木茂盛可供障蔽之处。
9.这首诗围绕“兔丝”主要设置了两方面的对比,请简要分析。 (6 分)
10.这首诗寄托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5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2)连峰去天不盈尺,
(3)
(4)
(5)
(6)从今若许闲乘月,
(7)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
(8)精骛八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