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舍短篇小说专题阅读

(2020-03-22 20:38:27)
分类: 教学资料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画像

老舍

前些日子,方二哥在公园里开过个展,有字有画,画又分中画西画两部。第一天到会参观的有三千多人,气晕了多一半,当时死了四五十位。

据我看,方二哥的字确是不坏,因为墨色很黑,而且缺着笔划的字也还不算多。可是方二哥自己偏说他的画好。在个展中,中画的杰作——他自己规定的一一是一张人物。松树底下坐着俩老头儿,确是松树,因为他题的是松声琴韵。他题的是松,我要是说像榆树,不是找着打架吗?所以我一看见标题就承认了那是松树:为朋友的面子有时候也得叫良心藏起一会儿去。对于那俩老头儿,我可是没法不言语了。方二哥的俩老头儿是一顺边坐着,大小一样,衣装一样,方向一样,活像是先画了一个,然后又照描了一个。这是怎么个讲究?我问他。

这?俩老头儿鼓琴!他毫不迟疑的回答。为什么一模一样?我问的是。

怎么?不许一模一样吗?他的眼里已然冒着点火。那么你不会画一个向左,一个向右?讲究画成一样!这是艺术!他冷笑着。我不敢再问了,他这是艺术。

又去看西画。他还跟着我。虽然他不很满意我刚才的质问,可究竟是老朋友,不好登时大发脾气,再说,我已承认了他这是艺术。

西画的杰作,他指给我,是油画的几颗鸡冠花,花下有几个黑球。不知为什么标签上只写了鸡冠花,而没管那些黑球。要不是先看了标签,要命我也想不起鸡冠花来——一些红道子夹着蓝道子,我最初以为是阴丹士林布衫上酒了狗血。后来才悟过来那是我永不能承认的鸡冠花。那些黑球是什么呢?不能也是鸡冠花吧?我不能不问了,不问太憋得慌。那些黑玩艺是什么?

黑玩艺?他气得直瞪眼,那是鸡!你站远点看!

我退了十几步,歪着头来回的端详,还是黑球。可是为保全我的性命,我改了嘴:可不是鸡!一边儿大,一样的黑;这是艺术!

方二哥天真的笑了:这是艺术。好了,这张送给你了!

我可怪不好意思接受,他这张标价是一千五百元呢。送点小礼物,我们俩的交情确是过得着;一千五,这可不敢当!况且拿回家去,再把老人们气死一两位,也不合算,我不敢要。

我正谦谢,方二哥得了灵感:不要这张也好,另给你画一张,我得给你画像;你的脸艺术!

我心里凉了!不用说,我的脸不是像块砖头,就是像个黑蛋。要不方二哥怎说它长得艺术呢?我设尽方法拦阻他:没工夫;不够被画的资格:坐定了就……他不听这一套,非画不可;第二天还就得开始,灵感一到,机关枪也挡不住;不画就非疯了不可!我没了办法。为避免自己的脸变成黑蛋,而叫方二哥入疯人院,我不忍。画就画吧。可是我绕着弯儿递了个口语:二哥,可画细致一点。家里的人不懂艺术,他们专看像不像。我自己倒没什么,你就画个黑球而说是我,我也能欣赏。

艺术是艺术,管他们呢!方二哥说,明天早晨八点,一准!我没说出什么来,一天没吃饭。

第二天,还没到八点,方二哥就来了:灵感催的。喝,拿着的东西多了,都挂着颜色。把东西堆在桌上,他开始惩治我。叫我坐定不动,脸儿偏着,脖子扭着,手放在膝上,别动,连眼珠都别动。我吓开了神。他进三步,逃两步,向左歪头,抓抓头发,又向右看,挤挤眼睛。闹腾了半点多钟,他说我的鼻子长的不对。得换个方向,给鼻子点光。我换过方向来,他过来弹弹我的脑门,拉拉耳朵,往上兜兜鼻子,按按头发;然后告诉我不要再动。我不敢动,他又退后细看,头上出了汗,还不行,我的眼不对。得换个方向,给眼睛点光,我忍不住了,我把他推在椅子上,照样弹了他的脑门,拉了他的耳朵……“我给你画吧!我说。

为艺术,他不能跟我赌气,他央告我再坐下:就画,就画!

我又坐好,他真动了笔。一劲嘱咐我别动。瞪我一眼,回过头去抹一个黑蛋;又瞪我一眼,在黑蛋上截上几个绿点;又回过头来,向我的鼻子咧嘴,好像我的鼻子有毒似的。画了一点多钟,他累得不行了,非休息不可,仿佛我歪着头倒使他脖子酸了。我一边揉着脖子,一边去细看他画了什么。很简单,几个小黑蛋凑成的一个大黑蛋,黑蛋上有些高起的绿点。

这是不是煤球上长着点青苔?我问。

别忙啊,还得画十天呢。他看着大煤球出神。十天?我还得坐十天?”“啊!

当天下午,我上了天津。两天后,家中来信说:方二哥疯了。疯了就疯了吧,我有什么办法呢?

1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方二哥提出为画像,多番拒绝,后因担心方二哥会疯才同意,为结尾离开,方二哥疯了埋伏笔。

B. “我把他推在椅子上,照样弹了他的脑门,拉了他的耳朵,表现了难以忍受方二哥对的折磨。

C. 小说标题画像,既是指方二哥强行为画像,也是指作者用文字为方二哥画像,可谓一语双关。

D. 小说运用第人称,在含蓄蕴藉而耐人寻味的叙述中,表现了方二哥的艺术风格和形象特点。

【答案】D  

1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D项,含蓄蕴藉而耐人寻味的叙述中错误。结合全文内容分析,的叙述还是比较直接的。如运用夸张、排比、反复等手法,写方二哥的画作水平低下,缺乏艺术魅力等。故选D

13. 简要分析方二哥这一人物形象。

对绘画狂热:开个展,因不能给画像而疯等;

盲目自信:反复称这是艺术,不许他人质疑等;

水平低劣:画人脸像大煤球,画鸡像黑球等。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结合方二哥在公园里开过个展,有字有画,画又分中画西画两部”“第二天还就得开始,灵感一到,机关枪也挡不住;不画就非疯了不可!我没了办法。为避免自己的脸变成黑蛋,而叫方二哥入疯人院,我不忍”“两天后,家中来信说:方二哥疯了等分析,方二哥对绘画疯狂热爱。

结合“‘讲究画成一样!这是艺术!他冷笑着。我不敢再问了,他这是艺术”“方二哥天真的笑了:这是艺术。好了,这张送给你了’”“艺术是艺术,管他们呢”“为艺术,他不能跟我赌气等分析,方二哥盲目自信。

结合西画的杰作,他指给我,是油画的几颗鸡冠花,花下有几个黑球。不知为什么标签上只写了鸡冠花,而没管那些黑球”“那是鸡!你站远点看”“很简单,几个小黑蛋凑成的一个大黑蛋,黑蛋上有些高起的绿点等分析,方二哥绘画水平低劣。

14. 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文章的讽刺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第一天到会参观有三千多人,气晕了多一半,当时死了四五十位。运用夸张的手法,讽刺了方二哥的画作水平低下。

方二哥的俩老头儿是一顺边坐着,大小一样,衣装一样,方向一样,活像是先画了一个,然后又照描了一个。运用排比的手法,讽刺画作内容单调,缺乏艺术魅力。

这是不是煤球上长着点青苔?运用比喻的修辞,讽刺方二哥画作的拙劣。

这是艺术!在文中多次出现,运用反复的修辞,讽刺了方二哥伪艺术家的形象。

他过来弹弹我的脑门,拉拉耳朵,往上兜兜鼻子,按按头发,通过细致的动作描写,讽刺方二哥重形式而没有实质的绘画才能。

为朋友的面子有时候也得叫良心藏起一会儿去,通过心理描写,直接讽刺了方二哥绘画水平的低劣。

1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及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文章的讽刺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明确手法,点明效果。

结合第一天到会参观的有三千多人,气晕了多一半,当时死了四五十位”“他的眼里已然冒着点火等分析,运用夸张手法,讽刺方二哥绘画水平地下及火气之大。结合方二哥的俩老头儿是一顺边坐着,大小一样,衣装一样,方向一样,活像是先画了一个,然后又照描了一个分析,大小一样”“衣装一样”“方向一样运用排比修辞,写出了方二哥画作缺少创意,内容单调。在文中多次出现这是艺术,运用反复的修辞,方二哥把自己的不专业,水平低下,美言为艺术,讽刺了方二哥伪艺术家的形象。

结合为朋友的面子有时候也得叫良心藏起一会儿去”“二哥,可画细致一点。家里的人不懂艺术,他们专看像不像。我自己倒没什么,你就画个黑球而说是我,我也能欣赏”“叫我坐定不动,脸儿偏着,脖子扭着,手放在膝上,别动,连眼珠都别动。我吓开了神。他进三步,逃两步,向左歪头,抓抓头发,又向右看,挤挤眼睛。闹腾了半点多钟,他说我的鼻子长的不对。得换个方向,给鼻子点光。我换过方向来,他过来弹弹我的脑门,拉拉耳朵,往上兜兜鼻子,按按头发;然后告诉我不要再动等分析,运用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讽刺方二哥重形式而没有实质的绘画才能,绘画水平的低劣。还运用比喻修辞,如几个小黑蛋凑成的一个大黑蛋,黑蛋上有些高起的绿点”“这是不是煤球上长着点青苔等。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善人

老舍

汪太太最不喜欢人叫她汪太太;她自称穆凤贞女士,也愿意别人这样叫她。她丈夫很有钱,她老实不客气地花着;花完他的钱,而被人称穆女士,她就觉得自己是个独立的女子,并不专指着丈夫吃饭。

穆女士一天到晚甭提多忙。不说别的,就先拿上下汽车说,穆女士--也就是穆女士!--一天得上下多少次。哪个集会没有她?哪件公益事情没有她?换个人,那么两条胖腿就够累个半死的。穆女士不怕,她的生命是献给社会的;那两条腿再胖上一圈,也得设法带到汽车里去。她永远心疼着自己,可是更爱别人,她是为救世而来的。

穆女士还没起床,丫环自由进来回话。她嘱咐过自由们不止一次了:她没起来,不准进来回话。丫环就是丫环,叫她“自由”也没用,天生的不知好歹。她真想抄起床旁的小桌灯向自由扔去,可是觉得自由还不如桌灯值钱,所以没扔。

“自由,我嘱咐你多少回了!”穆女士看看钟,快九点了,她消了点气,是喜欢自己能一气睡到九点,身体定然不错;她得为社会而心疼自己,她需要长时闻的睡眠。

“不是,太太,女士!”自由想解释一下。

“说,有什么事!别磨磨蹭蹭的!

“方先生要见女士。”

“哪个方先生?方先生可多了,你还会说话呀!…‘老师方先生。”

“他又怎样了?~

“他太太死了!”自由似乎很替方先生难过。“不用说,又是要钱!”穆女士从枕头底下摸出,J、皮夹来:“去,给他二十,叫他快走!'

自由拿着钱要走,又被主人叫住:“叫博爱放好洗澡水。”自由走出去后,穆女士又想起来:方先生家里落了丧事,二少爷怎么办呢?无缘无故的死哪门子人,又叫少爷得荒废好几天的学!穆女士是极注意子女教育的。

“博爱,开饭!”她赌气似地大喊。

穆女士的早饭很简单;一大盘火腿蛋,两块黄油面包,草果果酱,二一杯加乳咖啡。吃着火腿蛋,她想起方先生来。方先生教二少爷读书,一月二十块钱,不算少。不过,方先生到底可怜,她得设法安慰方先生:“自由,叫厨子把鸡蛋给方先生送十个去;嘱咐方先生不要煮老了,嫩着吃!

穆女士咂摸着咖啡的回味,想象着方先生吃过嫩鸡蛋必能健康起来,足以抵抗得住丧妻的悲苦。继而一想,以后索性就由她供给他两顿饭,那可就得少给他几块钱。他少得几块钱,可是吃得舒服呢。她总是给别人想得这样周到;不由她,惯了。她永远体谅人怜爱人,可是谁体谅她怜爱她呢?想到这儿,她觉得生命是个空虚的东西。工作,只有工作使她充实,使她睡得香甜,使她觉到快活与自己的价值,她到书房去看这一天的工作。

的秘书冯女士已在书房等一点多钟了。冯女士才二十三岁,长得不算难看,一月挣十二块钱。穆女士的交际多么广,做她的秘书当然能有机会遇上阔人;假如嫁个阔人,一辈子有吃有喝,岂不比现在挣五六十块钱强?穆女士为别人打算老是这么周到,而且眼光很远。

见了冯女士,穆女士叹了口气:“哎!今儿个有什么事?说吧!”她倒在个大椅子上。

冯女士把记事簿早已预备好了:“穆女士,盲哑学校展览会,十时二十分开会;十一点十分,妇女协会,您主席;十二点,张家婚礼;下午……”

“先等等,”穆女士又叹了口气,“张家的贺礼送过去没有?

“已经送过去了,一对鲜花篮,二十八块钱,很体面。…啊,二十八块的礼物不太薄--下午一共有几件事?

“五个会呢!

“甭告诉我,我记不住。等我由张家回来再说吧。”

穆女士不想去盲哑学校,可是又怕展览会像片上没有自己,怪不合适。她决定晚去一会儿,正赶上照像才好。这么决定了,她很想和冯女士再说几句,倒不是因为冯女士有什么可爱的地方,而是她自己觉得空虚,愿意说点什么……解解闷儿。她想起方先生来:“冯,方先生的妻子过去了,我给他送了二十块钱去,和十个鸡蛋,怪可怜的方先生!”穆女士的眼圈真的有点发湿了。

冯女士早知道方先生是自己来见汪太太,她不见,而给了二十块钱,可是她晓得主人的脾气:“方先生真可怜!可也是遇见女士这样的人,赶着给他送了钱去!

穆女士脸上有点笑意,“我永远这样待人;连这么着还讨不出好儿来,人世是无情的!”“谁不知道女士的慈善与热心呢!

“哎!也许!”穆女士脸上的笑意扩展得更宽了些。

“二少爷的书又得荒废几天!”冯女士很关心似的。“可不是,老不叫我心静一会儿!

“要不我先好歹的教着他?我可是不很行呀!

“你怎么不行!我还真忘了这个办法呢!你先教着他得了,我亏不了你!

“您别又给我报酬,反正就是几天的事,方先生事完了还叫方先生教。”

穆女士想了会儿,“冯,你就教下去,我每月一共给你二十五块钱,岂不是很好?

“就是有点对不起方先生!

“那没什么,遇机会我再给他弄个十块八块的事;那没什么!我可该走了,哎!一天一天的,真累死人!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A.小说中关于穆女士上下汽车的细节描写,寥寥数语却极富画面感,一位丰腴的太太拖着两条胖腿赶场式地奔忙于各种集会,为救世而不辞辛苦的形象跃然纸上。

B.穆女士因能一气睡到九点而稍稍消解了对“自由”贸然进来回话的怨气,她这种为社会而心疼自己的做法,意在告诉人们为了奉献社会,需要且一定要保证长时间的睡眠。

C.小说主要由穆女士处理方先生丧妻之事,享用早餐并赠予方先生鸡蛋,听取冯女士汇报日程这三个场景构成,情节紧凑,并有助于集中刻画人物形象。

D.穆女士虽然很关心二少爷的学业因方先生妻子去世而要荒废几天,却由衷同情方先生的不幸遭遇,资助他钱,给他送鸡蛋,并在向冯女士谈起他的不幸时湿了眼圈。

E.这篇小说主要以生动鲜活的人物对话和细致深入的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用穆女士自己的言行心理给“善人”这一称号做了最好的注解。

2、“冯女士”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

3、穆女士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4、小说极具讽刺意味,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是采用什么手法达到这种讽刺效果的。

(8)

 

 

 

 

参考答案

 1.(1)E3分,答C2分,答D1;AB不给分。

(A项“为救世而不辞辛苦”不对,穆女士并非真的“救世”;B项“意在……”的目的无中生有;D项“由衷同情”夸大其词,他给方先生二十块钱、送十个鸡蛋等行为可能有一点儿同情的因素在)

2情节结构上看,冯女士在小说中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小说借秘书冯女士之口说出穆女士一天的日程安排,照应“穆女士一天到晚甭提有多忙”;并通过二人对话自然引出让冯女士取代方先生任家庭教师等情节。

人物塑造看,冯女士侧面烘托了穆女士这一人物形象。通过冯女士与穆女士的对话刻画穆女士的心理,揭示出一个处处标榜为“救世者”的“善人”沽名钓誉、自私自利的伪善嘴脸。

主题看,小说通过对次要人物冯女士的描写,折射出一些人对富人察言观色,迎合拍马,对无钱无势的人冷漠无情的势利和自私,增强了小说的批判性,深化了小说主题。(6;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3虚伪,伪善。依靠丈夫而标榜“独立”,不愿被人称呼“汪太太”;给仆人起名“自由”“博爱”而对她们颐指气使,认为她们“还不如桌灯值钱”;标榜自己“生命是献给社会的”“为救世而来”,却只是为了排遣空虚,打造自己“新女性”的形象。

生活忙碌而空虚。虽经常参加集会、公益活动等,但对社会并无实际贡献;内心经常感到茫然、空虚。

自私、冷漠。在方先生死了太太后,用“二十块”打发他,埋怨他荒废儿子的学业,并让冯女士取代了他。

精于算计。打算供方先生两顿饭就要减少他的工资;让秘书冯女士兼冯先生的教职,却一共给她每月25元,比两人的工资加起来少了7块钱。

(6;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4、示例一:巧用对比映衬,借穆女士自身言与行的种种矛盾达到讽刺效果。她一方面想以“穆女士”的称谓证明自己是独立女性,一方面又不客气地花着丈夫的钱,做着名副其实的“太太”;一方面她给丫鬟起名“自由”“博爱”,一方面又百般役使他们,不给他们以尊重。她一方面标榜自己仁慈,一方面却在方先生丧妻的时候冷酷无情地辞掉了他。她的言与行、真实内心与外在言行的矛盾对比鲜明,将其虚伪冷漠的丑陋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使批判入木三分。

示例二:反话正说(或“说反话”、“反说法”)。小说多处反话正说,本来穆女士虚伪冷酷,作者却称她为“善人”;本来她的早饭极其丰富,却说“她的早饭很简单”;本来她是极其自私冷漠的,却说她“永远体谅人怜爱人”“总是给别人想得这样周到”。作者用这种肯定赞美的语言来描述她明显的虚伪自恋、道貌岸然,使这一人物形象更加可鄙可笑,较之直言指责更为有力,厌恶之情表达得更为强烈。

示例三:漫画式的夸张。小说以漫画的笔法,描写穆女士拖着肥胖的双腿上下汽车的情景,描写她自我膨胀的心理,比如送给方先生十个鸡蛋,她就认为方先生吃了“足以抵抗得住丧妻的悲苦”;冯女士做她的秘书,她就认为人家当然有机会嫁个阔人,一辈子吃喝不愁。这些描写把人物的丑恶虚伪加以漫画式的夸张,不仅可以从外在表现上把人物的好笑、丑态推向极致,而且可以从内在塑造上把人物的精神状态呈现出来,极尽揶揄、讽刺之能事,让人印象深刻。

(8;其中“观点”2分,“举例”4分,“手法效果”2;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