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教育就是爱的传递
(2017-03-22 20:42:33)| 分类: 教科研 |
原来,教育就是爱的传递
作为教育者,当我面对着闪烁清纯无邪眼光的孩童,茫然无计时;当我面对一个个个性张扬性格各异的孩子,苦于无计时;当我遇到淘气顽皮的顽童而束手无策时,是一百二十多年前意大利作家阿米琪斯创作的《爱的教育》,让我知晓教育的密码——爱,是一位四年级的学生恩利科以日记形式详实记录爱的教育中许多小故事,让我懂得教育的爱是什么。
教育的爱是蹲俯的姿势,是熨帖的耳语。《开学的第一天》中记录着:当学生回到熟悉的学校时,是我三年级时候的先生说:“我们不再在一处了!”我不觉难过起来;二年级的女先生主动、恋恋、难过地望着向我打招呼:“恩利科,今年你要到楼上去上课,今后我再也见不到你从这里经过了。”升入四年级的恩利科面对却是一位额头竖着一道显而易见的笔直皱纹的男老师,心中忐忑时,老师坦诚地向学生说:我已没有家庭了,你们就是我的亲人。再也没有别人对我钟爱了,我再也没有什么可思念的了。你们就是我的孩子,我真心实意地爱你们,也希望得到你们的爱。是老师亲切真诚的话语,使得恩利科感到心头温暖。当调皮的学生在老师身后突如其来地跳到课桌上,扮起鬼脸时,此时老师不是喝叱,而是抚摸着他的脑袋说:“以后再不能这样了!”是老师用爱的行动,另类的教育方法,抑制顽童的粗劣的行为。读了开篇,我心中为之震撼,为我平时孟浪训斥学生而赧颜。
孩子需要爱,渴求爱,是懂得爱,感受到爱的,作为教育者更应奉献爱。这是我读《爱的教育》感想之二。《我弟弟的女老师》中,洋溢着生气和活力,容易动感情的年轻德尔卡迪老师,《女老师》中的“小修女”和面颊上的两个小酒窝的一年级三班的女老师,《生病的老师》中的恩利科算术老师,《我父亲的老师》中的耄耋之年克罗塞老师……书中叙说的老师组像中,有的老师不仅对那些懵懂的学生,不知付出多少精力和多大的毅力,还忍受家长们的怨言;有的老师施展她们独特魅力把那些不安分守己的孩子管得服服帖帖;有的老师主动替孩子整理衣领,扣好外衣的纽扣,为了避免孩子们打架斗殴,亲自护送到大街上;那个为教育奉献四十余载年迈的老师,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崇高的事业,那许许多多的捆扎紧紧的小纸包是老人的回忆录,更是老人热爱教育奉献教育的见证。虽然这些老师没有做出惊天地的壮举,所做的是与学生间的琐事,但是正是这些老师真情地投入,真心地付出,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爱的诺言践行,才让孩子们刻骨铭心地记忆,才在孩子心中播下爱的种子。老师们把青春奉献给教育,正如甘露洒向大地,让教育的沃土绽开绚丽的花朵。“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师们真诚和默默地付出爱与学生无间地融合在一起,不正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诠释吗?
孩子是可爱的,是需要爱的教育的。会做兔脸的“小泥瓦匠”,人品诚实的卡罗纳,懂事的可列帝……他们都是可爱的一群。“小泥瓦匠”到我(恩利科)家来玩,我看见“小泥瓦匠”坐的沙发被他穿的衣服沾上了一点泥垢,我伸手去擦时,被父亲拦住了。事后,父亲教育说:当着他的面这样做就意味着责备他弄脏了沙发。这使我懂得如何小心翼翼爱自己的学生。有钱绅士的儿子诺比斯与烧炭工的儿子倍梯吵架,辱骂道:“你父亲是个乞丐!”两个孩子间的事,而诺比斯的父亲却为此较真,让孩子当面以最诚恳的方式认错,确实给孩子上了一堂精彩的一课。这种教育是严慈相济的,当孩子有错,郑重其事,决不含糊。我们教育者应像恩利科父亲那样,善于捕捉到孩子微妙的举动,及时指出他们的过失,予以纠正。他们这种教育方式,不正是对孩子爱的表达吗?作为似乎懂得教育的我,经常对于学生品性的缺失,疏于及时付出爱的教育,有时不免敷衍,息事宁人。爱的教育是渗透到孩子心灵深处的教育,他们的细腻和坚决的教育,难道不值得我反思吗?
教育的爱是一种甜蜜的期盼,是一桩桩平凡又细琐的事镶嵌在晶莹珍珠上而串接的爱心项链,透亮闪光。《爱的教育》无数个发生学校和生活中的小故事,都荡漾着真情,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爱”。是它唤醒我:原来教育就是爱的传递,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秘诀是爱,教育的艺术是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