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以鬯微型小说《打错了》阅读后的一些杂感(原创)

(2016-04-29 08:45:47)
  刘以鬯微型小说《打错了》阅读后的一些杂感(原创)

  打错了刘以鬯/文

  一

  电话铃响的时候,陈熙躺在床上看天花板。电话是吴丽嫦打来的。吴丽嫦约他到“利舞台”去看五点半那一场的电影。他的情绪顿时振奋起来,以敏捷的动作剃须、梳头、更换衣服。更换衣服时,嘘嘘地用口哨吹奏“勇敢的中国人”。换好衣服,站在衣柜前端详镜子里的自己,觉得有必要买一件名厂的运动衫了。他爱丽嫦,丽嫦也爱他。只要找到工作,就可以到婚姻注册处去登记。他刚从美国回来,虽已拿到学位,找工作,仍须依靠运气。运气好,很快就可以找到;运气不好,可能还要等一个时期。他已寄出七八封应征信,这几天应有回耷。正因为这样,这几天他老是呆在家里等那些机构的职员打电话来,非必要,不出街。不过,丽嫦打电话来约他去看电影,他是一定要去的。现在已是四点五十分,必须尽快赶去“利舞台”。迟到,丽嫦会生气。于是,大踏步走去拉开大门,拉开铁闸,走到外边,转过身来,关上大门,关上铁闸,搭电梯,下楼,走出大厦,怀着轻松的心情朝巴士站走去。刚走到巴士站,一辆巴士疾驰而来。巴士在不受控制的情况下冲向巴士站,撞倒陈熙和一个老妇人和一个女童后,将他们辗成肉酱。

  二

  电话铃响的时候,陈熙躺在床上看天花板。电话是吴丽嫦打来的。吴丽嫦约他到“利舞台”去看五点半那一场的电影。他的情绪顿时振奋起来,以敏捷的动作剃须、梳头、更换衣服。更换衣服时,嘘嘘地用口哨吹奏“勇敢的中国人”。换好衣服,站在衣柜前端详镜子里的自己,觉得有必要买一件名厂的运动衫了。他爱丽嫦,丽嫦也爱他。只要找到工作,就可以到婚姻注册处去登记。他刚从美国回来,虽已拿到学位,找工作,仍须依靠运气。运气好,很快就可以找到;运气不好,可能还要等一个时期。他已寄出七八封应征信,这几天应有回音。正因为这样,这几天他老是呆在家里等那些机构的职员打电话来,非必要,不出街。不过,丽嫦打电话来约他去看电影,他是一定要去的。现在已是四点五十分,必须尽快赶去“利舞台”。迟到,丽嫦会生气。于是,大踏步走去拉开大门……电话铃又响。以为是什么机构的职员打来的,掉转身,疾步走去接听。听筒中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请大伯听电话。”“谁?“大伯。“没有这个人。”“大伯母在不在?”“你要打的电话号码是……”“一……九七五……”“你想打去九龙?”“是的。”“打错了!这里是港岛!”愤然将听筒掷在电话机上,大踏步走去拉开铁闸,走到外边,转过身来,关上大门,关上铁闸,搭电梯,下楼,走出大厦,怀着轻松的心情朝巴士站走去。走到距离巴士站不足五十码的地方,意外地见到一辆疾驰而来的巴士在不受控制的情况下冲向巴士站,撞倒一个老妇人和一个女童后,将他们辗成肉酱。

  一些阅读杂感

  关于刘以鬯先生的这篇微型小说,阅读后对我产生了极大地震撼。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篇文本是我真正阅读过的第一篇微型小说,在十几岁的时候。那个时候我虽不如现在是个彻头彻尾的唯心主义者,却也多多少少具备了点唯心的思考意识。时隔多年后,我看到了两个系列的电影,然后又想起了这篇小说,那两部电影一部叫做《死神来了》,另一部叫做《蝴蝶效应》。前者探讨了死亡是否可以逃脱,后者阐释了一只蝴蝶可以改变世界。共同的是两者都在描述一种相同的命运观:命运注定,人为无可避免。作为读者,我不清楚创作者本身在创作这篇文本时候的态度和想法,所以我只谈谈我的。两个相同的开始演变成几乎相同的故事,只源于一个打错的电话,改变了最后的结局。这本就是一种命运的探讨,是对于下一秒不可知的存在的思考,未来是肯定的还是未知的?在遥远的传说里有一种人,上古先民称其为先知,西方叫巫师东方叫方士,他们在传说里具备了对于未来的感知力,也就是说,他们知道会发生什么,并以此避免。可是事实上,生活的乐趣就在于下一秒不可知,不是么?而且,人本身的存在就是被限定的,在有神论者和宗教徒眼里,那个限定者被称为上帝、真主、佛、神等等不一而足,或者我们可以统称其为命运或是自然或是道之类的什么。梭罗认为世界是意识的集合体,萨特认为存在先于本质,那么如此一来就需要探讨的是人的行为是自主行为还是人本身自以为的自主行为,因此我创作了一篇小说《出埃及记》。本身对于命运观的探讨,就是回归于第一性问题的一种哲学思考,文学史一种工具,用以承载并传输哲学观念和思考,在起源的第一问题得到真正明确的答案之前,这种探讨本就是自说自话的问题。另外刘以鬯先生小说的创作手法也是值得称道的,他运用了相同的文本只做小小的改动就产生了一种对比思考,因此而延伸阅读者对于文本本身阅读的想象和探索。这种笔法让我眼前一亮,并在时隔多年后再次阅读时促生了我的另一篇小说《斗士之死的三个故事》。

  一篇真正优秀的小说是能给人以思考和遐想空间的,并能产生一定的影响。而文学本身的作用就是传输和承载,在阅读者阅读完成后能有一系列的对于个体存在本身的相关问题的主观能动的激发。创作者在创作中思考,这就是创作真正的美丽。叔本华说:我不是为了一个时代而写作,我是为了全人类。(孙陆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