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记录:木桩走走
观察时间:2016年2月25日早上8点15分
观察地点:后大型玩具
观察对象:丛书涵印李涓吴章培焦吕涵
观察老师:郝海燕
注意:
今天晨间活动的场地原本是在大型玩具那里,但走到后面的时候,孩子们一下子就被幼儿园新增加的木桩所吸引。孩子们用眼神向我征求意见,我问大家想不想玩木桩,大家异口同声的说想玩,于是就满足了孩子们的愿望。
场地上的木桩高矮不一,从两边开始渐渐的高上去,走过几个矮木桩,前面就会有一个特别高的木桩,无形之中给走木桩的孩子增添了几分难度。平日里勇敢的小朋友抢先从木桩上走过去,而胆子小点的几个女孩儿只敢站在矮木桩,涓涓想往前走,可前面的高木头挡住了她的去路。她想跨过去,可是她的脚刚想往前跨,身体就开始摇晃起来。于是,她一把抱着木头,这才没有从木桩上掉下来。这时她尝试着抱着木头,一点一点的往前挪动,经过自己的探索,她终于跨越了这个障碍物,她高兴的伸出自己的一只手,脸上充满了成功的喜悦。
涵涵就快接近最高处了,就在这时他停了下来,他低头看了看地上,停了一会儿,然后双手抱着木头蹲下。只见他蹲在木头桩上,双手紧紧的抱着木头,一只脚一点一点的试探着往前伸过去。涵涵侧着身体,当他的一只脚点到木头的时候,绷得紧紧的表情开始放松的一些,用这个方法他终于挪到了最高处。但是他依旧是蹲在木桩上,大约又过了两三分钟,他才渐渐的扶着高木头站了起来。
识别:
今天的晨间锻炼场地原本是在后大型玩具,但孩子们对旁边的木桩产生了兴趣。于是,老师灵活的让孩子们最想玩的游戏。在走木桩的过程中,老师发现两个小朋友站在木桩上驻足不前,从孩子的动作和表情可以看出,当时孩子心里很害怕。但最后这两个孩子都客服自己心里的畏惧,摸索到自己独特的走木桩的方法,最终都走向了成功。
回应: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应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根据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兴趣,来开展游戏。孩子有玩木桩的愿望,老师就灵活的进行调整,让孩子玩自己当时最感兴趣的游戏。当老师发现两个小朋友不能顺利走完木桩时,老师没有立即伸手去扶他过木桩,而是将探索的机会留给孩子,整个过程中,老师只是一个观察者。如果在孩子遇到困难时,老师就立即给予帮助,也许这两个孩子当时就无法摸索到走过木桩的方法,更无法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