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千峰细草
千峰细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349
  • 关注人气:3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又见山外山

(2018-12-13 11:32:13)
标签:

生活

旅游

文化

分类: 驿路风景
    四年前的今日,因为一位好友在空间里的人生感悟自己随后写过一篇日志《我的歌声里》,里面提到了一首难忘的歌曲:《送别》,此送别不是当代社会浅显直白的送君送到大路旁君的恩情永不忘,是民国时期韵味悠长的长亭外古道边夕阳山外山。
    从京城归来,看看前日自己在颐和园的拍照,其中这两幅照片拍摄的远山和古塔让我对这首歌曲有着非同的亲切感。送别的歌词是李叔同在杭城西湖边写成的,不知为什么,虽说自己很喜爱丰子恺老先生和他众多西子湖畔的写意图画,里面有着诸多送别的诗情画意,但是每每听到这首歌曲自己就会想到二十年前在颐和园昆明湖边的山坡上远望到的西山这座古塔,“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多年后故地重游,这种感觉分外强烈,当然,不是像陆游重游沈园“城上斜阳画角哀,伤心桥下春波绿”的那番“惊鸿照影”之心境。这次去京城匆匆三天的逗留时间主要是为了观赏香山红叶,红叶不尽人意,香山之行累得一塌糊涂,自己有着多次的爬山经验,这区区五百米高的小山根本不值一提,鞋子都没准备又是直接穿着皮鞋上山,这累得一塌糊涂不是爬山所累,是在大都市等出租、挤公交、赶地铁、找宾馆所累,好不容易挤出时间来到京城原想还去圆明园的,对于香山的期冀大失所望又担心在圆明园会让历史的沉重让自己的情绪更加消沉,下得山来入住在七天酒店,价格不菲的房价让自己想多享受一下“天天睡好觉”的感觉,一觉睡到近十点才急匆匆赶到颐和园,去寻找二十年前见到过的这夕阳山外山。从北宫门进得园内没走正路,抄近道待从树丛里拨草扶枝攀到佛香阁后山,跨入下山步行道,这西山古塔顿时再次映入眼帘,时间赶得算巧,午后时分太阳还没转到山后,看西山香山连绵亘伏,更有这座古塔增添了诗情画意,古时园林取外景借来用做自己园中之景在这里堪称绝佳典范,与苏州拙政园借用北寺塔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这里夕阳山外山的意境真是妙不可言。还有在这篇日志中提到的电影《城南旧事》一片中借用过的这首送别歌曲,此时犹如在身临其境中咀嚼回味更甚于《早春二月》的江南水乡。长亭古道在脚下,芳草依旧碧连天,我真的仿佛听到了在晚风拂柳中的残笛声,在这深秋的千里之外,是否是那天之涯、地之角?如果遇到至交,哪怕是半零落也好,就让一壶暖酒兴尽余欢,今宵分别互道珍重罢。
    在这篇日志里我还提到另一首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这次香山之旅,红叶虽说不尽人意可主席“长城内外,惟余莽莽”之豪迈气势在我的眼前亦如临其境,就像我在日志里有关对歌声的理解与体会,听歌如此,爬山何不亦是如此呢,爬山也是需要展开联想的,试想,看着香山萧瑟的红叶,那“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气势磅礴怎么会不让人联想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观景象?燕郊大地也属北国风光的呀。自己喜爱听歌也喜爱登山,当今天把登山与听歌的乐趣融合在一起,这真是又一人生乐事!不是么,在这篇日志中我还曾写过一段话,有这么一句:“在去八达岭长城的山间公路上,车里回响着‘看那一条长城万里,在云中穿梭;我们的大中国呀,好大的一个家’的歌声,那又会是一种怎样眼光与心灵的交汇;从长城回来再每每听到这首歌,心中的感受又怎能会跟没去之前一样呢!”去过京城多次,二十年前的那次登上了八达岭长城,本来这次计划想去登攀长城最险要的司马台长城的,在网上查阅此处景点的游览信息时得知此处商业味道太过浓厚,没去之前就已嗅到杀机四伏的味道儿,真的怕去了让自己看到更多对社会的失望和绝望,决定作罢。
    一片秋愁待酒浇,湖上舟摇,亭阁帘招。自己的人生已过大半,有道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自己现在还没真正到达夕阳时分却是如此喜爱钟情地留恋夕阳山外山,这是自己享受短暂人生的幸福呢还是失落呢,真的是茫茫然、不知晓——“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二十年前看到的这山外山,弹指一挥间如同就在昨天,今天又看到了,青山依旧仍在,夕阳几度曾红,山还是这山,一切应该都没变;二十年后呢?人还会是这人、自己能肯定以后还能有机会再见到吗?(2016.11.11  QQ日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