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趁青梅

(2018-01-24 00:31:49)
标签:

文化

情感

分类: 心香一瓣
   http://s12/mw690/006rFrcgzy7hC0EkuUz0b&690

            梅花开尽白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
        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苏轼《赠岭上梅》

    两年前的这些日子,自己在寂寞的深夜独饮《一杯愁绪》、《隔杯弄影》《踏雪寻梅》。今日是农历传统的腊八节,是祭祀祈福的吉祥日子,“腊”者,岁终之月,转眼又一年到了尽头。茶中偷闲在百度图片里搜索垂涎腊八粥的图片,不期而遇这幅带有苏轼诗句的图画,读罢诗句有感而发,把图中的“腊八节”三字改为“不趁青梅”。前年彼时隔杯弄影,对于陆游的“一怀愁绪”还是“一杯愁绪”发表了自己的拙见;晏殊云:“腊后花期知渐近,寒梅已作东风信”,此刻我又在分析东坡居士“梅花开尽白花开”里的“白”字究竟该会是“白”字还是“百”字。百度里有多种说法,用“白”字者居多,用“百”字者亦有之,因为春天到来,自然百花盛开,用“百”字来解释是合乎情理的。对于整首诗的理解,我以为用“白”字更为确切。春天的白花或许指的就是梨花吧,据我所知东坡居士不但对梅花情有独钟,他对梨花也是很喜爱的,有一诗为证:“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这首《东栏梨花》是一首临摹春光易逝的诗篇,更有“惆怅”一词抒发了诗人人生如寄的感叹。在诗人眼中梨花是洁白的,不染其它颜色的花儿,正是为了与第三句“一株雪”做铺垫与对应。在诗人眼中大概只有雪才是洁白无瑕的,这才在万紫千红的春天、五彩缤纷的百花丛中单单选择了白白的梨花,来暗喻诗人“人生清明”心无杂念、冰清玉洁的人格写照。所以我推断在《赠岭上梅》一诗中,“梅花开尽”春天到来,梨花“白花开”,冬雪中之梅、春风里梨花,这都是诗人意识里有所特指的代表花种吧。如果一塌糊涂的把百花占尽,那又怎么能让高洁的冬梅在诗意的芬芳里继续傲霜斗雪独自争妍呢,而这春天里白白的梨花则是冬雪的延续,这样又承前启后,把我们的视线转移到友“君”身上来,原来诗人是以花的品格来喻君子之德啊。经历等待了整个冬天,当雪中梅花开尽、春天的梨花把枝头染成洁白,眼前过往的行人走遍,望眼欲穿,我心中的朋友啊可还没见到你的身影!即使梅子初绽我也不会独自煮酒青梅尝鲜,我要耐心地等待你的到来,等到绵绵细雨催熟了黄梅,我再与君一起来品尝。这首不着季节一字却让时间在风花雪月中悄然转换的诗句,让我们明白了人生中如果有那么一位值得自己想念、等待的人,就是等再长的时间也是幸福的、这期待也是美好的啊。
    当然,等待与想念也是惹人恼的。隔杯弄影,倾入满满一杯愁绪,那踏雪寻梅的伤春之感岂不是又一种幸福的折磨。盼望着春天的脚步因为寻梅又不希望它早些来临,想品熟梅却又不忍尝鲜早到的青梅,这其中的“惆怅”不知又会让期盼者“人生看得几清明”? 
                                                    (2015.01.27 QQ日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静室焚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