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玉米糁

(2021-08-21 20:50:06)
标签:

杂谈

文/曲小半

有时候就特别想要煮一碗玉米糁来喝,不管做了什么饭菜,有没有稀饭,还是要给自己煮上一碗,我喜欢喝热的,烫嘴的热。趁着刚盛出来,要立马端起来吸一小口口,烫的整个牙都是疼的,但很过瘾,往往我一碗喝完别人还没有开喝,都怕烫。

在所有稀饭里,我最喜欢喝的就是玉米糁,给自己做两碗,一碗喝原汁原味的,一碗则会放一勺白糖,喝起来特别满足。每次喝玉米糁,我都有种说不出的愉悦感,有时还很有仪式感,每一口都有滋味,无论怎么喝,都是一样的甘甜美味。上中学以后特别喜欢赖床,我妈妈总是站在院子里喊:“圆圆,起来吃饭喽!”我不回答或者我直接拒绝:“不吃”,我妈妈便会说:“起来吃呀,煮的玉米糁煮红薯疙瘩”,不一会我就会从屋里走出来,看到锅里黄灿灿的玉米糁我的心情顿时好起来,和看见初升的太阳是一样的激动心情。我对玉米糁的爱应该是与生俱来的,并且会终伴一生的,单从玉米糁可以把我叫起床就知道了。

玉米糁煮红薯疙瘩,真是人间美味,吃起来根本不需要配菜,就能喝上两三碗,过去的红薯也格外好吃,煮完特别的香甜,又黏糯,尤其是小时候才能吃到的那种紫色皮,白色肉,质地比较坚硬的白红薯,所以配玉米糁或者面汤吃起来正好,要不然就会噎人。说到这种红薯,怕是已经几乎绝种了,我偶尔同老人们提及,他们都对此种红薯一脸嫌弃,因为这种红薯是在他们看来味道远不及红心红薯的,没人会喜欢吃,在农村都是剁剁给猪吃,但我恰巧就是特别喜欢吃,有时我真羡慕猪。

其实,玉米糁也不是当年的玉米糁了,过去是村里人自己捆上一大袋子一百斤的玉米粒到村西去打,像一个屋子一样大的机器终端有两个口,一个流出来的是黄黄又有一丝白的玉米糁,一个流出来的糠,喂猪用的,由于技术的局限性,那时用不先进的机器打出的玉米糁颗粒大,杂质多,但正是杂质多颗粒大才有了好喝的玉米糁。每次妈妈都在锅上煮上好久,小火滚好一会,她说这样做出来的玉米糁汤黏稠,香。妈妈总会为了好吃而不惜费时费力和费事,这些特点一直是与邻里邻居大为不同的,她一直坚持如此。我想这是她对食材最大的尊重。现在的玉米糁是玉米面和玉米碎,玉米面就是和面粉一样细腻柔滑的黄色面粉,玉米碎则是将玉米粒粉碎成小颗粒,玉米面有玉米糁的色泽和香味,但没有玉米糁的颗粒口感,玉米碎则是有了颗粒感但怎么熬制也没有玉米糁的粘稠口感,吃起来清汤寡水的索然无味。

很多吃的用的因为时代的发展和进步都被慢慢的遗弃了,但并不是它们不够好,只是人们进入了一个发展性思维:社会进步带来的产物必然是好于之前的。但我知道并非全部如此,不管处在何种发展时期,有灵魂的东西是永远不会在历史的发展中被淹没。好吃的就是好吃的,实用的就是实用的,并不是后来者一定是改进好的和绝对适用的。

想起来,玉米糁消失的过程我记忆犹在,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村里打面打玉米糁用的是老机器,有一整个小房间那么大那么高,打出的玉米糁杂质很多,吃之前细密的人会用水淘几遍,上初中后,再喝到玉米糁已经细腻很多了,妈妈急切的问:“好喝不,这是去皮的,人家你二婶上街打的,可以去皮,好喝咱也去街上打”。去皮的打一斤要比不去皮的贵,刚开始机器的更新还只是去皮,再后来就是更进一步的去皮、碾磨,直到现在的玉米面。虽然没有了浓郁的香味和过去的口感了,但是实在馋的厉害的时候是可以喝上一口解馋的。

每次喝玉米糁,我都一心一意的品尝,认真的吞咽,试图找回昔日的味道和感觉,每次喝到第二碗,我就把馍掰掰放进去,吃起来像及了白红薯疙瘩,红薯已经没有了,不知道这还能凑合着喝的玉米面还能留存多久?我每次喝完都在满足中担忧,这个世界还会让什么一点点的抹除掉?这是在告诉我们时光一去不复返吗?对于过去的一切,时间一直在漫不经心的强行抹去存在的痕迹,做一个固执的人合时宜吗?就像好喝的玉米糁不管好与不好,都要统统消失在时间前进的车轮下,如果注定一切都会被前进的速度狠狠的甩开,那是不是一切本就无意义,不用固执的坚持些什么,对于这个无法回应的世界?

可我偏不信,我信人间的情,义,爱有轮回。像我对传统工艺的玉米糁的热爱,我是不会忘记最初的味道的,无论我喝多少碗玉米面,就像那个被淘汰的打玉米的机器一样,如果和我一样觉得去皮其实没有不去皮好吃,就不会去街上打,那也许可以多喝上好些年玉米糁,说不定还会有人制造带皮但只是稍微去掉一些杂质的机器了,而不是如今一味追求的纯无皮过度细腻的玉米面机器了,如今农村人也感慨玉米糁不如以前的好喝了,可是曾经放弃玉米糁的人就是我们自己呀!

如果我们的喜好不能把握在自己口中和手里,而是被时代或者他人嘴里的好吃所左右,那即使吃着都说好的食材,心中会有幸福感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拍照的心
后一篇:疫情日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