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国藩自问,你还是人吗?

(2021-02-25 20:36:54)
标签:

历史

分类: 凡人摸史

道光二十二年,曾国藩31岁,正处于矛盾之中。

他想搬到城内,多读书,跟良师益友为伴,却又舍不得那些应酬;

他想与人为善,却跟朋友郑小珊发生口角,后来虽然合好,但交往的时候,“心中不甚惬洽耳”,芥蒂尚存。

十月二十六日写给弟弟们的信里,他说,从倭艮峰先生也就是倭仁那里,学到了个约束自己的好办法:

倭仁是“每日有日课册,一日之中一念之差、一事之失、一言一默,皆笔之于书,书皆楷字,三月则订一本”。

我呢,自十月初一日起,亦照艮峰样,每日一念一事,皆写之于册,以便触目治,亦写楷书。

写到此处,我都觉得肉紧。

对于我这样散漫惯了的人,如果哪个朋友告诉我,从今天起,你把自己的每件事都写下来,还要自省,哪里做得对哪里做得不对……还要一笔一划,写得工工整整……我肯定一巴掌把他拍在墙上当画看。

但曾国藩就这样做了。

不但他做,冯树堂“与余同日记起,亦有日课册。树堂极为虚心。爱我如兄,敬我如师,将来必有所成”。

此刻的曾国藩当然不知道自己以后会那么牛逼,他还在佩服冯树堂,觉得他肯定能干一番事业。

写完这封信几天后,他又在日记里提到冯树堂,且比信里详细得多。

十一月初七:

灯时,树堂来谈。树堂昨日送日课册见示,余本日午刻细读一遍,妄加批语,树堂乃深采录,虚心固胜我十倍。又索观余此册,亦不甚规弹,何树堂但知责己,而我偏工责人也?对之愧煞!谈及家庭,树堂思及失恃,语次潸然。而予喜惧之思,不甚真切,尚得为人耶?

此段说了两件事。

其一是,他们互换日课册观摩,请对方提些意见与建议。

曾国藩在冯树堂的册子上,写了很多评语,里面当然有一些挑剔的话。冯树堂看完,觉得曾国藩讲得很好,他要依之改进。

但他的日课册里呢,冯树堂评点的都不多。

曾国藩认为,冯树堂知道反省,闻过则喜,我呢,却很喜欢指出别人的错误。

他这样做,其实也是诤友所为,真正的好兄弟,见你做得不好,肯定得规正啊。

问题是,他想得更深一些,想到的是:

宽以待己,严以律人,指责他人容易,反省自己却难。

虚心之外,他又看到,冯树堂说起去世的母亲,涕泪齐下,很重感情。

自己呢,对家人的思念,好像在有无之间。

他因此痛骂:

你还是人吗?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