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韶山杨林千年报恩寺,报的哪四恩?

(2021-01-13 20:27:53)
标签:

历史

分类: 凡人摸史

《韶山志》地理篇杨林乡载:

韶河发源于罗仙寨南麓,有市内仅存的佛寺——报恩寺。

此书编于1993年,从中可知,如今市内寺庙如银田寺,都是之后重修的。

2009年出版的《湘潭地名志》里,则有两处专门提到了报恩寺,第一处是简介,第二处很详细。

寺名来源有两说。

其一为唐初,长江中下游地震,黄氏母子流落云源罗霄山的山洞里,在此开田种粮,教子读书习武。后来突厥南侵,黄氏子奉母命,从军报国,屡立战功,衣锦还乡,却见母亲死于洞中多年了。他奏明唐太宗,太宗便命长安兴教寺、开元寺的和尚入湘建庙,助其报母亲之恩。时在贞观十年(636)。

第二种说法,则在三百年后的五代战乱,后唐皇帝统治之时。

十七岁的少年徐继纯扶着双目失明的母亲,千里迢迢,逃难到云源,找了个山洞住下。

当地人听闻,纷纷前来探望。

有的送米,有的送油,有的带了些青菜,母子俩十分感动,在此定居下来。

一夜梦一老翁告诉他,你很聪明,读书会有大出息。

徐继纯将母亲托付给乡邻,自己外出求学,多年之后,高中状元,成为大官,回乡探母,方知母亲已老病去世多年。

他悲痛不已,到母亲坟前三跪三拜,又一一登门感谢曾经照顾母亲的乡邻们。

他想建庙,报母恩、神恩、乡亲之恩以及皇恩,正建之时,又得一梦,又有一仙风道骨的老人说,此地根基不稳,十天之内,必遭大水……

于是,他另择福地,果然,十日之后,原址被大水冲掉了。

寺庙建成,他亲书报恩寺几个大字,从此,香火旺盛。

又过了几百年,乾隆皇帝南巡至此,听闻故事,御赐“四恩总报”匾,悬于寺中。

这个故事,显然比第一个更为温情,但两个故事,都难经推敲,未必真有史实。

就如第二个,此地有马殷建立的楚国政权,自唐亡后一直统治湖南,直到951年因内乱为南唐所灭。

徐继纯应该没有可能,舍近求远,还跑到中原后唐政权那里,获取功名。

何况,把老弱母亲扔下,岂是孝子所为?

事情虽传奇,但并不代表着庙的历史就不久远,更大的可能,是先建庙,再编了个故事,以利扬名。

蒋昌鹏老师《韶山风物》里专写到报恩寺,提到两块碑文。

光绪八年(1882)的有写“建于唐时”。

十七年后的则写“校经寺上殿观音大士像,系明隆庆四年汤十峰、国坤、怀塘、雷峰诸公所建”。

之所以寺又名校经,乃因很多名僧在此校对过经书。

在道光咸丰年间,有僧30余人,仪轨严谨,藏书甚多,被称三湘第一丛林。

此处之三湘,并非湖南全省,而是湘宁三县。

报恩寺处湘潭湘乡宁乡交界之地,三地官商民人,常捐资修扩,最近可考的有光绪八年,民国元年,1941年。

1941年这次,主事者是辛亥革命元勋。陆军上将何海清。

1925年,北伐前夕,湖南农运蓬勃发展,农会骨干们亦借僧房开会,在殿前舞台上做演讲。

后来的湖南农运报告,很多构思,便是在此完成的吧。

报恩寺上千年的历史,时废时兴,时毁时建,多次迁址,有的乡民不知其名,为报冤寺。

不过,人之信仰,就为存善除恶,冤而能伸,方显正义,报恩也才名正言顺。

否则,好人总吃亏,还被教育忍忍忍,成何世界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