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多识周星星,几人识得屈原第二,湘潭周星?

标签:
历史 |
分类: 凡人摸史 |
世人多识周星驰,却没几个人知道周星。
周星驰是喜剧之王,周星的人生却如《喜剧之王》中周星驰演的那样,充满坎坷。
万历三十九年(1611),周星在金陵出生,他的母亲姓涂,是妾,在家中地位不高。
好在,其父周逢泰寄居的黄家,老翁无子,因此把涂氏和周星,视为女儿和孙子,给予关爱。所以,与有人称他为黄周星。
周逢泰职位不高,只是个教谕。这个官,主要是举人在做。
在明朝,没中进士,就不可能出将入相,所以,很多举人,宁可赖在国子监里,也不愿外出做小官拿固定工资。
周逢泰祖父周之屏,曾官布政使,一家六兄弟,个个有文名,在湘潭号为“莘莘六子”。
但也仅此而已,才华不能当饭吃,周逢泰的父亲不过是个秀才,他似乎难以复制爷爷的仕途,所以早早就认命了。
不过,周星比较争气,很早就进了南京国子监,崇祯六年,22岁时中举,29岁时中进士,32岁授户部主事。
此时,北京已在风雨飘摇之中,大明王朝行将就木,而那棵长歪了的小树,还不知道自己将亲见龙驭宾天。
他一天户部主事都没当,惊闻父亲去世,便扶柩回乡。
也有说法是,世道太乱,一家弃官,他随父亲回了湘潭。大明灭亡那年,他的父亲,也去世了。
他为何而回,有不同说法,但在湘潭待得并不愉快,却没有异议。
周星母亲死得早,现在父亲亦亡,他受到族人的各种欺压。
我们知道,出个进士,那真叫比登天还难,光宗耀祖呢。
但你再行,也是前明的进士了,官位没混到,回家却要吃要住要分财产啊……
作为小妾的儿子,他真是话也听不懂,骂也骂不赢,有苦无处诉,看着亲兄弟和亲戚们嫌厌的样子,服孝三年之后,他气得跑回了南京。
在这朝代鼎革之时,很多人因国破而丧家,周星却感受到了另类的丧家之痛。
江浙之地,明清争了几年,最终落入北军之手。
怎么办?
办法只有两个。
生,或者死。
他选择了生,做了明朝的遗民。
何谓遗民?
理论上,没死的都可以叫遗民。
实际上,农民工匠商人,这些在城头变幻之王旗之时,还是继续纳税过日子的,不能叫遗民。
遗民是,既不愿跟清朝合作,不出去当官,也没有替大明殉节。
他们好死不如赖活着,写着隐晦的诗词,收集前朝的史料,替后世留下一段真实的心境与过往。
遗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周星就做了遗民。
他与其他遗民诗词唱和,名满江南,“周星天才既高,性复孤峭,身遇家国之变,胸中不平之气一发于诗,固非寻章摘句之徒所能望其项背”。
然,世事难料。
统治已经稳固的清朝,为笼络明朝遗臣,开明史馆,设博学鸿儒科。
康熙十九年(1680),垂垂老矣矣的周星,也被推荐。
守节这么久,其实也对得起老朱家了。
便如著名遗民黄宗羲、顾炎武,皆有弟子参与《明史》之编撰,以求官修史书里,能够给明朝一个公正的评价。
这可是说是他们最后替明朝尽忠的方式了。
但周星却不然。
如果说以前还有灰色地带可供他“避难”,现在,则是必须站队的时候了。
他,还是站了明朝。
要变节,早变了,与清廷合作,就是晚节不保。
可以享受的时候不去享受,死前来留骂名?我傻吗?
自撰墓志铭,绝命诗,只余一死。
这年五月初五和六月半之后,他两次在湖州南浔投水,都被人救起。家人看管得很严,投水是投不成了,最终,绝食而死。
他的墓碑上写着一首诗:
异乡漂泊孑然身,五日魂归帮国民。
饮罢蒲觞怀酒意,长生桥下吊灵均。
周星就是明朝的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