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场大战,湘潭县城几乎无人,正史没当回事,地方志里触目惊心

(2020-12-01 12:53:46)
标签:

历史

分类: 凡人摸史

康熙帝削藩,吴三桂造反,湖南成为主战场。

继明末明军与清军反复拉锯湘潭之后,这里再一次遭受兵火剧害。

《清史稿》载:

十八年,兵进次湘潭,贼遁走。

察尼率师自岳州进克华容、安乡、湘潭、衡山诸县。

两句而已。

《湖南通史》则为:

十八年正月,贝勒察尼克岳州。长沙守将闻岳州陷,相率溃奔,清军进入长沙城。察尼进克华容、安乡、湘潭、衡山诸县。

《湖南通鉴》所记类似:

康熙十八年正月,贝勒察尼率师克岳州(今岳阳市)。吴三桂各守将闻岳州陷落,相率溃奔,清军进入长沙城,进克华容、安乡、湘潭、衡山诸县。

在大历史里,战争死亡者不过是个数字——其实连数字都很少统计清楚。这场大战,湘潭亦不过是个地名而已。

我们看到的,只是哪年哪月,谁打到了这里,有没有打下来。

至于具体怎样打的,双方死了多少人,百姓又死了多少,则全部付之阙如。

幸得,还有地方志,里面的记载,才更贴近于人心,更多地展现人性。

《文化湘潭》里,引述了光绪年间出版的《湘潭县志》里一些记载,使后人能更真切地观触到家乡历史上的苦难,更知和平的可贵。

《湘潭县志 山水》:

吴三桂毁铁佛铸炮,炉裂铁飞,杀数百人,乃更铸铜佛。

西禅寺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寺内多铁佛。吴三桂军进驻湘潭之后,为造军械,想融铁为枪,大概是技术不过关,导致炉膛爆裂,几百个或炸死,或烫死,其惨之象,几百年后,还让我冷汗淋淋。

对于造反者而言,这种事显然被当成上天的警示,所以又造了些铜佛补上,以求心安。

这也说明,那些天不怕地不怕者,只有坏事落到自己头上,才晓得利害。

《湘潭县志 张钿传》:

时寇粮山积,悉收以供军粮,民免追呼,钿之惠也。

吴三桂起兵造反,但所占据的云贵两省,粮食自难供应,因此,知县张钿所见的这些,多半乃是就地征收,纯为湘潭百姓所种之粮。

如果张钿是个坏种,完全可以说湘潭人附逆,此粮封存,再征粮满足清军所需……

民免追呼,钿之惠也,短短八个字,写尽百姓之苦,已然再难拿出什么值钱的东西了。

《湘潭县志 货殖》:

三藩之乱,县当兵冲,逃死殆尽,及复业,城总土著无几,豫章之商,十室而九空。

和平再临,湘潭县里,已经见不到什么人了;

命不好的,死了;

命好的,逃了——但家里的产业,还有吗?

来此做生意的江西商人,自然也是能跑多远就跑多远,没必要为了钱,把命送在这里。

此段虽未明言,实际上,也能说明,当时的湘潭,已经从明末战争的破坏中开始恢复,江西老表,好多来经商。

可,刚开了个头,又前功尽弃。

虽然县志里记载并不多,但触目惊心,不由得感慨我们的祖先,能逃出生天,真是实力爆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