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 |
分类: 凡人摸史 |
自从网络普及,我们才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清朝。
因为,老照片以及西洋画册大量出现。
作为80后,读初中高中,学到清朝历史,只能把几副简陋的插图,将就着配关文字来看。
后来才晓得,当时的人,竟然留下了那么多影像。
不知现在的老师,讲到清末的时候,会不会找些老照片和图画给学生看呢?
看过之后,我们知道,清朝也是那样丰富多彩。
今天看到一本清末西洋人出的画册,日本人保留了高清版,如果放大,神态毕现。
这本画册名为《中国人的生活与性格》。
各位可能会奇怪了,生活可摹画,性格怎么表现?
来看看就知道了。
这张的主画面,是两个衣衫褴褛的轿夫,一个赤脚,一个草鞋,抬着打着洋伞叼着烟的洋人,送他去野餐。
既然是去野餐,想来,未出现在图里的,还有另外几架简易轿子,抬着他的老婆跟孩子吧?
背景里,亦有几个做事的中国人,再往前,则是海里的数片白帆。
乍一看,还以为是两个士兵抓到了一个俘虏或贼人呢?
绑手绑脚抬着的样子,该是敌人的待遇啊。
然而,这图所配的文字,是大攻击后,清晨经过城墙。
再看被抬着者衣着,后背也有个圆圈圈,跟抬人者是一样的。
原来,竟是战友。
那么,这个人是阵亡了,还是送到后方去救治呢?
士兵跟上图的轿夫一样,也是一个赤脚一个草鞋,只能说清军的后勤,没啥保障。
这是广东的河上,左前背景里,有一些桅杆。
从阳棚看起来,这是一条提供食物的游船。几人正在大快朵颐呢。
旁边则站着一个洋人,从眼神看,似乎有些惊呆。
大概觉得,吃饭的时候,怎么能把脚抬到椅子上呢?
倒是他旁边的制服男,挺淡定的。
这是街边一景。
看起来是卖小吃的。
为何都这么严肃呢?
感觉这画就是根据一张照片来画的。
因为只有在照片里,才会很正式的样子啊。
小狗倒挺可爱的。
这些画里的清朝人,跟照片里比,最大的不同,在辫子。
我看过的很多照片,长尾巴跟清宫戏里是差不多的,但这些画作里的,则有所不同。
一些人似乎是把头发拢成一坨,像个扳正的鸟窝一样。
不由得想起,我去年去世的百岁奶奶说过,她懂事的时候,乡间都还有人蓄着辫子。
头发太长,又需编绞,所以并不经常洗,只是拿蓖梳不断自上往下刮……
那油糊糊的样子,奶奶几十年后还嘲讽不已……
回到这些画作,这张大概是个乞丐——他的打狗棍还放在地上呢——但还舍得花钱请人编辫子……
是不是穷讲究呢?
穷归穷,却永远是朝廷的人。
看完这些绘画,联系到《中国人的生活与性格》大主题,大伙觉得,画家到底是要表达怎样的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