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善长来投奔,朱元璋对他说了一番话,透彻经典,争天下必备

(2020-07-04 16:30:06)
标签:

历史

分类: 凡人摸史

元末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朱元璋不过是其中起得比较晚的一个。

为何是他最终统一天下,建立大明,登基为帝呢?

难道仅仅因为运气好,在十余年的刀光血影中,活了下来吗?

这绝对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毕竟,活着才有一切。

兵荒马乱里要活下去,且建功立业,没有极佳的运气,是不可能办到的。

另外更为重要的,则要靠自己的智商与情商。

毕竟,如果没有这些,也不可能成为大佬,就算活到九十一百岁,也不过老死林下,籍籍无名,上不得书,传不了史。

说话这日,朱元璋收服了一支部队,整军训练后,南略滁阳时,李善长前来投奔。

《明太祖实录》记载:

上与语,悦之,留置幕下,俾掌书记。

掌书记不是什么大官,但此时朱元璋也是小将领啊。

这个比朱元璋大14岁的读书人,就成了他的心腹。

平日工作中,自然少不得聊着怎样打仗,感慨怎样做人,说说其他豪杰们的故事了。

朱元璋讲了一段话:

方今群雄并争,非有智者不可与谋议。吾观群雄中持案牍及谋事者多毁左右将士,将士弗得效其能,以至于败。其羽翼既去,主者安得独存?故亦相继而亡。汝宜鉴其失,务协诸将以成功,毋效彼所为也。

意思是,争天下需要有智者帮忙。可很多军中,文官喜欢讲武将的坏话,主君亦耳根子软,只听身边人的谗言,疏远了将士。将士不爽啊,也就不愿用命了,终至被对手消灭。没了可倚仗的人,那些元帅啊,大将啊,不都要死翘翘了吗?所以,你一定要吸取这个教训,跟我手下的将领们搞好关系,别像那些人一样,瞎整啊。

李善长什么反应呢?

顿首谢曰:谨受命。

相信,听完朱元璋这些话,他是对这个年轻小伙子,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和尚!

牛。

很牛。

牛牛牛。

看到此处,朋友们是不是觉得,朱元璋确实太厉害了,他看到了要争天下,第一是要人和。

如果文官武将互相攻击,敌人还没打败呢,自己就先从里子中烂掉了。

对世事看得如此透彻的朱元璋,一下就很多豪杰高了一大截啊。

看到此处,是不是想起了我们在书里学过的《将相和》,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呢?

只不过,在这篇文章里,主动挑事的是武将而非文官。

实际上,不管是谁先动心思,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文武失和。

尽管双方都是忠于主公的,都是憎恨敌人的,可各争其利,无法团结,最终自然是堡垒从内部垮起。

朱元璋虽然没受多少正规教育,但他还是很爱学习的,军阵之中,仍是手不释卷。

看看豪杰们所为,想想自己阵营里那些互相拆台的事,联想到古人的教训,由不得他不警惕啊。

也正是早打预防针,他才能使得手下的文官武将们共同对敌,争夺天下。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屏山石时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