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兴奋从军?假的6太祖实录》三个细节证明《明史》在瞎掰

标签:
历史 |
分类: 凡人摸史 |
朱元璋朱元璋朱元璋……
说起朱元璋,大家似乎都很熟悉,其实,我们所熟悉的,只是人家让我们熟悉的那个朱元璋而已。
比如,以乾隆为首的清朝人,在《明史》里塑造了一个朱元璋;
朱棣呢,则两修实录,在《太祖实录》里,亦塑造了一个朱元璋。
哪个朱元璋,更接近于历史?
不如我们来举个著名的例子。
《明史》载:
十二年春二月,定远人郭子兴与其党孙德崖等起兵濠州。元将彻里不花惮不敢攻,而日俘良民以邀赏。太祖时年二十四,谋避兵,卜于神,去留皆不吉。乃曰:“得毋当举大事乎?”卜之吉,大喜,遂以闰三月甲戌朔入濠见子兴。
从这段我们可以看出,朱元璋求签于神,避难与留在庙里,都不吉,唯投军则吉。他大喜,投军去了。
各位不觉得奇怪吗?
这喜从何来呀。
(朱元璋参军剧照)
天下大乱,在庙里,可能饿死;到外面去化缘,可能被乱兵掳走干若力;投军,则很可能敌人都没见到,就被箭射死了……
三条路都可能走向死亡,而且,投军是死得最快的,喜什么喜啊?
脑子有毛病吗?
但如果你看完实录里的记载,就知道,清朝人,真是脑子有毛病。
这段经历,在实录里,分成三个细节。
一是占卜,二是告发,三是乱兵。
先讲第一点。
书中写道:
辛丑,乱兵焚皇觉寺,寺僧皆逃散。上亦出避兵。日暮上归,念无所逃难,甚忧之。乃祷于神曰,今兵难如此,吾欲出避兵,志无所定,愿于神卜之,出与处孰吉,明以告我,祝已投,卜凡三俱不吉。上曰,出与处既不吉,无乃欲吾从雄而后昌乎?一投卜而吉。上自念曰,今豪杰纷纷,孰堪与御乱者?况从雄非易事,乃复祝曰,兵凶事,从雄吾甚恐,盍许以避兵?复投卜,珓跃而立,上知神意必欲从雄也,固守以待。
你看,清朝人漏了些什么?
皇觉寺被烧,他们没写。
寺没了,大家都跑了,他们没写。
朱元璋又回来了,没地方去,才求神,他们没写。
占卜了三次,已有吉签,朱元璋却还抽了一次,生怕吉签只是运气所至,他们没写。
光从抽签的不同写法,我们就知道,实录里的朱元璋,更像个乱世之中,朝不保夕,瞻前顾后之人;
《明史》中呢,则显得朱元璋是个早就想去参加义军干大事,现在终于得了神谕的半神之人。
再看第二点。
实录里,朱元璋参加之前,收到故人来信说:
今四方兵乱,人无宁居,非田野间所能自保之时也。盍从我以自全?
(军队 剧照)
这是喊他去造反啊,尽管此时庙里只有他一个人,但他仍阅后即焚。
可,信是经过了很多道手,才送了过来的,而且,还曾被人拆看,看的人还不少。
于是有人来告诉他,你快跑,谁谁谁要告发你呢。
朱元璋“慨然太息曰,吾惟德命于天耳”。
也就说,他明明抽了吉签,明明知道有人要告发自己,却仍未下定最后的决心,还说:
哎,听天由命算吧。
几天之后,又有人来告诉他,之前要告发你的,他不想自己去干,会让别人去干,还是跑吧。
为何不愿自己去干?
皇觉寺周围才多大?朱元璋又经常去化缘,说白了,此人,就是认识朱元璋的。
他又想举报,又觉得是个熟人,良心上过意不去,于是,支使别人去,似乎自己就是个好人了——当然,站在他的立场,他觉得自己是好上加好啊——
举报谋反,是大元子民的义务;
(朱元璋剧照)
自己不去,又算是跟朱元璋讲了义气……
第三点,乱兵。
元将彻里不花率兵欲来复濠城,惮不敢进,惟日掠良民为盗以徼赏。民皆恟恟相扇动,不自安。上以四境逼迫,讹言日甚……
看完这些,就很清楚了。
朱元璋哪有什么大喜?都是清朝人瞎掰的。
他只有无奈和恐惧。
要不是那个想告发的家伙,好歹还有点人性,说不定朱元璋早掉了脑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