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韶山婆婆58岁学写诗,怀念杜甫的写得不错,说孝顺的直刺人心

(2020-04-29 15:04:04)
标签:

历史

分类: 凡人摸史

俗话说,女人能顶半边天。

但这都是近代以来的事了。

自清朝后期的洋务运动开始,男女平等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经过近百年不懈努力,女性,终于被承认,可以顶半边天了。

不过,说起来,女性在有件事上,还是不如男人。

那就是写诗。

你看自古以来,多少诗人词人,数得出名字的女性,又有几个呢?

汉有蔡文姬,唐有薛涛,宋有李清照,明有谁?我才疏学浅,想不到。清朝呢,曾嫁湘潭人王廷均的鉴湖女侠秋瑾,可以算一个。

她们都是很早就写诗,少有才名,今日,我却在韶山《杨林历代诗词联选》上看到一位娭毑,姓周名志君。编者蒋昌鹏老师说:

周志君,宁乡人,2005年58岁才开始学诗,但进步奇快。本市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此书2017年编写)。

本来女诗人就不多,58岁还学诗,而且还是近代诗,专写律诗和绝句,确实就很励志了。

那么,她写的诗到底好不好?

若要论诗好不好,其实只在人心。你认为好,就好,认为一般,那就一般。

因此,不如来看看她写的什么。

先看一首咏史诗《登江阁怀杜甫》。

登楼谒圣瞰江流,恍见轻舟水上游。

满载忧民忧国泪,一生漂泊梦难酬。

杜阁江阁,在长沙城湘江东岸,与河西大学城隔河相望。之所以建于湘江边,乃在当59岁时在长沙往岳阳的船上,溘然而逝。

杜甫生逢安史之乱,所写之诗,最著名的那些,无不感时忧世,直言不隐。

尽管,在他自己所生活的年代,他算不得最火的“网红”,但千载而下,成为诗圣。

多少人,敬佩他敢说真话的精神;学习他刚直不阿的品格。

诚如周老师在另一首中所写的那样:

华诞一千三百年,炎黄儒士咏吟笺。

缅怀工部忧民史,楼阁江边颂圣贤。

老杜之诗,记录战争、民苦,被人称为“诗史”。在中国古代,亦不多见。

周老师还有一首《题迟孝庐》,语言直白,很有道理:

百善孝为先,尊亲在世前。

坐床陪一月,守墓顶三年。

业孝双兼顾,娘妻两莫偏。

生时多问候,死后少花钱。

娘妻两莫偏一句,简直道尽男人的心头之闷啊;

而死后少花钱,明白如话,却是极难做到的。

很多朋友应该见过,路边有些标语,写着:

移风易俗,厚养薄葬

可见,风俗乃是薄养厚葬。

有些人父母在时,不知孝顺,甚至辱骂殴打,嫌他们活得太长;

父母死了,却干嚎震天,扑棺欲死,生怕别人瞧不见他痛不欲生的样子。

外人见了,还真以为有多孝顺;熟人见了,只怕一口笑气喷出来,脑袋直摇。

因此我才说,周老师那诗的末句,讲得实在太好。

明朝时代,湘潭划成很多乡,乡名皆是朝廷的一些要求。如怀德,如移风,而韶山地界,则属易俗乡。

几百年下来,习俗在不断变,总有好的,有坏了。

有时啊,也只能顺其自然了。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湘人湘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