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平乐》中因范仲淹守孝而起争议,此事张居正和乾隆怎样解决的

(2020-04-13 20:13:32)
标签:

历史

分类: 凡人摸史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清平乐》里,为了范仲淹丁母忧守考之事,几派人在朝堂上吵了起来。

为何会吵?

其一当然是孝字当头。

便如赵祯所说,我大宋以仁孝治天下啊。

为何要守孝?

就是报父母之恩啊。

守孝分几类,最重的是斩衰,唐朝之后,要守27个月。

对,守孝并非三年整,实际上,就是两年多三个月。

意在我们出生之后,到了这时候,才脱离父母的怀抱。

守这么久,报答他们的哺育之恩。

其二在守孝可以变通。

否则,直接让范仲淹回家就好了,有什么好争的?

之所以争,就因规矩是人定的。

举两个后世的例子吧。

一个是明朝张居正。

万历五年,张父去世。

彼时,万历新政才刚刚起步,他若丁忧,很可能实权就会被政敌们掌握。

差不多三年之后,他再回来,世道都不知道要变成怎样了。

因此,他颇想夺情。

夺情,就是皇帝夺掉你对父母之情。

可此事谈何容易?

不尽孝,何以忠君?

之前多少位高权重者,一有父母之忧,便会离职回乡,你张居正,想搞特殊?

是的,张居正就是想搞特殊。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让自己阵营的人怂恿皇帝发个诏书,夺张居正之情,再有议者,杀无赦。

好,搞定了。

结果自然是钳不住天下悠悠众口,风言风语流传于高庙江湖。

数年之后,张居正倒台,夺情便成了罪状。

下面这个,则不可能遭遇张居正那样的处分。

因为,他就是皇帝啊。

乾隆即位之后,下诏,我就是要守孝三年。

你们所谓的以日易月,也就是以一天当一月,守二十七天即释服除丧,我才不信你们的呢。

我父亲待我在太好,不守三年,无法报答。

至于你们讲康熙和先皇,都没守三年,那是有原因的。

谕旨写道:

今诸王大臣所引杜预心丧之说,后人多议其非,朕自幼读书,与未尝披览典籍者有间,此等议论,岂可援以为据耶?

若以遗诏有二十七日释服之旨,此乃为天下臣民而言,非指朕一人也。

从前皇祖圣祖仁皇帝冲龄践祚,未得举行,而我皇考大行皇帝即位之时,军国重务,速应办理之处甚多,是以俯准廷臣之请,然素服斋居,三年如一日也。

……

诸王大臣所奏以日易月之说,断不准行。朕意已定,毋得再请。其如何行三年之丧,著详查典礼,确议具奏。

意思很明白,心丧之说不足为据;康熙雍正皆有特殊原因。

我不搞特殊,一定要守三年,你们别再掰掰了,去查一下怎么守就行了。

结果怎样?

大臣们把他母亲搬出来了。

多年之后,太后去世,乾隆下旨,说出了当年自己未再坚持守孝三年的理由:

雍正十三年,皇考龙驭上宾,朕欲持服三年,群臣请循以日易月之制。朕皆未允,嗣奉圣母慈谕,令朕持服百日,因即遵行。

从范仲淹到张居正再到弘历,丧亲之痛,是必然的。

但守孝之事,却是可以灵活运用的。

所谓原则,得看对谁用啊!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凡人摸史/屏山石时评/80后的20年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