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第31任总统若晚生几十年,必是著名网红

标签:
历史 |
很多朋友都看过《辛德勒的名单》。
像他那样,二战中在德军手里救犹太人,只能默默地做,不能声张。
但在他之前几十年,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有个人却是做了好事就大张旗鼓,生怕别人不知道。
他的策略,很成功。
他蜚声欧美,被视为救星,他就是第31任美国总统胡佛。
胡佛6岁丧父,9岁丧母,是叔叔带大的。
他高中没毕业,但1891年18岁时考上了斯坦福。
不过,那时的斯坦福,跟现在不一样。当时还是一所刚成立不久的初级大学,不收学费。
他是斯坦福的第一批毕业生,成为矿业工程师,在这里,遇上了自己的老婆……
之后十几年间,他到处帮人探矿,成为职业经理人。清朝的开栾煤矿,也留下过他的身影,到得40岁时候,他已成为有400万美元的富翁了。
据《那年夏天 美国1927》中写道:
胡佛虽然很会赚钱,但社交能力欠佳,家中常会请朋友来晚宴,但基本上各吃各的。“从没听他提起过一句诗,一出戏,一件艺术品”。
然而,正如现在农村里称赞别人一样——有内才。
这是对不善言辞者的另类表扬。胡佛的内才,在领导比利时救济委员会时,得到了充分发挥,出尽了风头。
在任上,他确实做了很多实事,救下了很多人。
书中说到,一战后的比利时,已被战争压垮,农田尽毁,工厂关门,德国人又抢走了他们的粮食储备。
是胡佛,历尽辛苦,每周设法调拨180万美元的粮食,援助比利时人,使他们免于饥饿。
这些事,都是实打实的,谁也否定不了。
然而,当你知道另外一个人,就会觉得胡佛这家伙,早就在替以后的更高生涯铺路了。
这个人叫迈伦·赫里克。
他是驻法国大使。
法国在一战里,也受损极重啊,很多老百姓,也吃不起饭啊。
迈伦也像胡佛一样做了很多事,救了很多人,但他不会宣传,所以,“慈祥的……迈伦在被占领的法国也有过类似的英雄壮举,但却没有得到后人的任何感激”。
当然,也许他根本不喜欢出现在镜头前。
只能说,他们是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胡佛“一丝不苟地把宣传工作落到了实处:每一桩和自己有关的正面行动都有一篇新闻稿加以报道,将之形容得无比重要”。
在这期间,发生了一件小插曲——不过,在胡佛看来,是天大的事。
有人在《星期六晚邮报》上发了篇文章,说,其实,比利时救济委员会里,真正重要的是特约办事处及其主管林顿·贝茨。
这让胡佛很不爽,他火力十足地写了封长信,指出邮报文章里的“46个绝对的不实之词,36个半真半假的论断”,一一列出存在争议的地方。
之后,他更下令,纽约办事处,不得再单独出新闻稿,所有文章,都得先呈自己所在的伦敦办审核。
《那年夏天 美国1927》里说,光是这些事就占了很多时间,严重影响了办事处的募款工作.
胡佛无法容忍有人挑战自己在比利时救济委员会里的形象。他的手段,都奏效了。
在完成比利时的任务后,他被调回美国担任全美食品监督员。
他尽了最大的努力,在最短的时间内,改变了美国人的饮食习惯,减少了浪费,打击了囤积居奇,使美国人在一战中,没有饿肚子。
自然,在这里,他又把宣传手段用到了极致。
反正,当时的人们认为:领导美国打赢一战的,是胡佛,而非其他人。
他若生在现在,必是著名网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