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着几百年历史的禾鸭子客,被父母妖魔化,农村80后有点怕他们

(2020-03-10 11:02:18)
标签:

历史

分类: 凡人摸史

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

现在的小孩子,很多都会唱这首儿歌。

农村娃们,是见过活生生的鸭子的;

城里伢子,至少也是吃过鸭肉的。

但,哪怕是农村孩子,90年代中期以后出生的,可能对一种人就完全没印象了。

因为并没有见过。

他们就是——

禾鸭子客。

此词是土话,却在四个字里,浓缩了这种流传了几百年行当的本质。

它分为三节。

其一、鸭子。

这种人,是专门赶鸭子走的。

其二、禾。

每到秋收过后,他们便会呦着一鸭子,屯扎在靠水的田边。

其三、客。

他们不是本地人。

小时候,对门几百米处,有条三四米宽的小河。河边的田里,便是禾鸭子客们经常出现的地方。

好奇心总在驱使着我,去看看,去看看,去看那个靠田塍而搭建的草棚里,住着个怎样的人,他那根一头绑着布条的竹杆,到底有多长;

却数数那些被竹篾矮篱围起来、叫声震天响的鸭子,到底有多少只……

但父母总横眉瞪眼——

别去,他们会施法,让你说不了话,动不了,去了就会被抓走!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f4a551e565a24939a45f6f5a358f135f

(赶鸭人 图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外乡人,居无定所,每个地方,只待几天,有的还是两三人一起……

尽管小孩子的理解力还有限,但这些观察,加上父母的恐吓,已足够我们不敢迈开脚步了。

但大人们,对禾鸭子客,是并不忌讳的。

买鸭蛋,可以找他们,要比去市场,便宜不少。

为何?

因为成本低廉啊。

你想啊,他们在鸭子孵出来不久,便赶着几百只一路前行,有水的地方,就可以放养;收了稻子的田里,能吃到掉落的稻谷……

除了自己一双脚的人工以及简单的吃穿,基本上没有其它费用。

不说无本万利,至少也是五本百利吧。

说起来,本地农民,其实挺喜欢这些禾鸭子客的。

能买到便宜蛋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那么多鸭子放出来,便往田里群扑,什么杂草啊,田螺啊,这些不利于农作物生长的,基本都一扫而空了。

何况,鸭粪又是极佳的肥料,每年都要省下一些氮肥磷肥钱呢。

过不得几日,禾鸭子客们就会换到几百米外安营扎寨,渐行渐远。

他们似乎是自东往湘潭方向来,向西往湘乡方向去,再远要到哪里,就不知道了。

大人们不关心;

或是哪怕知道,也没必要告诉我们小孩子啊。

网上有篇文章,说到川西的赶鸭客,十分传神:

或许这是民国年间延续下来的赶鸭路径,与水关联,与水为伍,相沿成袭,四方八面的赶鸭人进了成都府后,多选择在此汇聚,投宿的低廉驿站一字排开,比比皆是,大通铺,最便宜的三毛钱可住一晚,经济实惠,也让赶鸭人仿佛找到了家的感觉。

如今,很多田荒掉了,很多种了菜,栽桑树,只有极少数,还在种着水稻,供一家之需。

而禾鸭子客,则已消失二三十年,早就难觅踪影了。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屏山石时评     波说世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