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 |
分类: 凡人摸史 |
1868年5月3日,幕臣胜海舟代表征夷大将军德川庆喜交出了幕府驻地,史称江户无血开城。
9月19日,明治天皇颁布诏书,称“海内一家,东西同视”,改江户为东京。
巡视东京提上了日程。
然,天皇身边的人,由此展开了明战甚至暗战。
支持一方,有岩仓具视,加藤新平,大久保力通等人。
他们的目标,分为短期和长期。
短期目标,是安定人心。
江户已从幕府手中接收,德川将军被扫进了历史垃圾堆。在将军羽翼下生活了几百年的江户人,早已变得野蛮腥膻。
用《明治天皇1852-1912》里的话来说,是:
东部民众长期习惯于接受幕府的恩惠,对天皇的仁慈和感化仍很陌生。随着幕府的垮台,这些人感觉好像失去了主人一样,不知道该求助于谁。
也就是说,他们现在属于情感空窗期,你天皇不去抚慰他们,很可能他们又会被哪个武士搅得心神不宁呢。如此一来,之前的仗就白打了。
没了主心骨,很多东京人,也在期盼着天皇的巡视。
然更重要的是,他们怕失去曾经灯红酒绿的生活。
德川幕府两百余年统治之下,江户住满了达官贵人,富商巨贾。洋人告诉他们,你们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呢。
自幕府军与官军交战,尤其是无血开城之后,很多之前住在江户的大名藩主,都撤离了。东京城里,到处房屋空空,凉风阵阵。习惯了热闹的江户人,不爽这种冷清。做惯了事实上的“首都”人,江户之子们,不愿精神故乡沦落为普通城市。
英国使团的翻译萨道义在日记里写着:
由于购买商人物品的大名都返回各自的家乡,人口自然减少了。江户衰落是一件让人惆怅的事。因为它是远东最美丽的城市之一。
长期目标,是迁都。
京都作为首都,已有1000多几十年了,但这里处于内陆,天皇连富士山和大海都没见过,能算日本人吗?
迁到已然开始现代化的东京,远离千年老古板思想,实在是身处世界一体化大潮中,最为重要的选择。
在大久保利通以及江户人看来,“东京复兴的唯一途径就是被选为日本的首都”。
那么,反对者又是些什么理由呢?
一是天皇的安全。
幕府残余势力还在顽抗,如果天皇被伏击,谁负得起这责任?
对于这点,支持者们认为,如果天皇这么怕死,还怎么领导这个国家呢?
二是钱。
几百年来,朝廷的经济大权都卡在幕府手里,连天皇都穷。
尽管,因为洋人到来,攘夷情绪高涨,幕府有求于天皇,使得朝廷度支有所好转,但自从两军开战,已然捉襟见肘。
如果天皇还带着几千人浩浩荡荡往东京去,这路上的花销,只会让财政雪上加霜。
然,支持者们认为,安定了人心与形势,钱是可以再赚到的。
三是京都民众的情绪。
你想啊,他们千百年来,都生活在首善之区,天皇就是在这里重新龙兴的,结果,得势了,竟然要到被武士们搞得脏脏臭臭的江户去,抛弃我们,这怎么要得?
最终,支持派占了上风。
11月6日,明治天皇启程东行,开始了他在日本国民面前的第一次露脸之行。
《明治天皇1852-1912》写到:
反对派还不甘心。
队伍走出没多远,公卿权大纳言大原重德骑马赶来,对岩仓具视说,11月2日,丰受大神宫举行祭祀仪式时,鸟居无故倒塌,凶兆啊,天皇得停下来。
丰受大神宫即皇家伊势神宫,绝对权威的存在,“天照大神”都发警告了,岩仓具视也是心中难安啊。
但,最终理性战胜,他答应沿途见庙即拜,祈求保佑。
大原重德最后的努力失败了。
其实吧,不是败在对神谕的理解上,而是此时的岩仓具视,把持着朝政,他才是天皇后面真正的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