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朝人把美国冒险家的潜艇,与中国神话人物做对比,还挺像

(2020-02-18 11:30:15)
标签:

历史

分类: 凡人摸史

今读清末《点石斋画报》,当中一条,引起了我的兴趣。

题为《水底行船》,内中写道:

地球外围皆是水,东西则通,南北则窒。之所以南北不通,因为太阳照不到,所以到处结着冰。

而西方人呢,最喜欢在“人力告穷之处思有以通之”,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就是,他们喜欢冒险。

冒险是勇气,但傻不是勇气。不撞南墙不回头更不是。所以,世上很多发明,都是人们为了更好地冒险而发明的。

至少,清朝人是这样认为的。

所以,他们写到,美国李哲礼者,精格致之学,新创一船,能行水底,盖知冰山之下仍有水也。

李哲理这名字太过汉化,我查了一下,不知道到底是谁,不过,查其下文字——

船长两百尽,以铜为质,形如卵,中藏机器,设电灯,上下前后左右俱有孔,镶嵌玻璃以通外视。外附两轮,一在船底,一在船尾,鼓气入其中,便可浮沉随意……于行驶之法,则不用煤而用洞,燃火于油机轮环动……

联系到此时已是1880年代,潜水艇都发明250多年了,用来打仗都已很多年了,所以啊,他造出一部简易的民用潜艇来,还真不算个事。

有趣的是,作者把美国这艘探险用的潜艇,跟中国古代一个神话人物来对比。

文中写道——

山礁知所预避,行海者如履平地,虽古所谓为地行仙,当无多让矣。

地行仙是谁?

我查了下,说是源于佛典《楞严经》中一种长寿的神仙,后喻高寿或隐逸闲适之人,又比喻远行的人。

显然,按此解释来说,潜艇跟地行仙扯不到一块,但我马上想起另一个词——

土行孙。

没错,就是《封神榜》里那个个头矮矮,眼睛色色,一遇危险便可遁地而逃且可于土中日行千里的土府星。

说起来,《封神榜》可算80后小时候最强烈的记忆之一了。纣王有胡子,给了我深刻的印象,但我母亲,最记得的却是土行孙。

因为能飞上天的神奇功夫很多人都有,但钻到地下、想进就进,想出就出的,却似乎只有他而已,实在是太鹤立鸡群了——尽管,从身高来说,他可算鸡立鹤群。

潜艇和土行孙,虽然一个在水里游,一个在土里跑,但真类比起来,确实还挺像的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屏山石时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