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照片:旗袍经典有两层意思,第二层是重点

(2019-08-02 14:09:58)
标签:

历史

http://p9.pstatp.com/large/pgc-image/9d9cea61186f47afa89b525bca001c9d

旗袍乃是民国女性经典服饰。此经典有两意。一是穿的人多,具有普遍性。如今也有很多女性穿旗袍,我们可以称她们是回归经典。但旗袍的经典,更重要的,是第二层意义。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ad48a7cde2964cd0bfae03206164da3e

那就是对细节的追求。此话怎解?其实就是流水线产品与量身定制的区别。当时多数人穿的旗袍,是工厂里的产品。但有些人穿的,那是最好的裁缝一针一线手工做出来的。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68d340b938564bb4a2cb44df321b557f

《民国衣裳》一书写到,这种细节,第一波体现在花边上。北伐眼看要成功,当时思想先进的女性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把自己的旗袍改短一点。但又怕社会舆论不容,于是,一边剪短,一边“用蝴蝶褶的衣边和袖边来掩饰她们的真意”。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fd995a165a464e4584f2ba6fced539f9

其二则表现在料子上。一般旗袍可能是随便的布料,但有些人穿的,呵呵,那就不同咯。书中引述名作家程乃珊的话说,上海旗袍的绝对时尚,是其料子的独一无二。图案不是染上去而是织出来的。穿上它,绝对不会跟别人撞衫。做这种衣服的料子,称为独幅旗袍料。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6e46088ee74467ca742281d9ebcc1e6

第三点很关键,则是做工的精细。书中写到,到了1940年代后期,旗袍领、袖、下摆的变化已不是重心,重点是工艺和装饰的改良。书里还提到件有趣的事。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a54a7cdc35e74f73a809b7403eda420a

旗袍在香港,本非经典服饰,主要是没有好裁缝。40年代,很多人迁居香港,包括很多沪上裁缝。在京派、沪派之外,有了港派。写到此处,相信很多朋友已想起了穿着旗袍的张曼玉吧?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您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  波哥谈古说今   热瓶 ,更方便阅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