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清朝在签订《马关条约》后不久,就向日本派遣留学生?

(2018-07-12 22:24:50)
标签:

历史

分类: 凡人摸史

https://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815521131-1C03111FE44DD4E066AEDDD81344DBA3/0?fmt=jpg&size=65&rs=49-45&h=429&w=640&ppv=1

左为日本旗,右为黄龙旗,清国人和日本人联谊后在合影吗?非也。这是在日本的清国留学生。他们穿着长袍,留着辫子,应该是去得比较早的。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379032262-4CB2A8F2E27023BE578179F966347E13/0?fmt=jpeg&size=33&rs=33-33&h=414&w=599&ppv=1

我们知道,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清朝的甲午战争,这是两国洋务、维新运动成果的一场大对决。最终,清朝失败,割地赔款。我们还知道,1872年开始,清朝就派出了留美幼童,比起日本派留学生,时间差得并不远。但留美学生未能救得了清朝。被日本打了一记重重的耳光之后,清朝有点猛醒了,觉得日本与大清政体相似,却能成功,何必舍近求远呢?于是,派出了13名留学生。(本图为第一批留日学生与接手他们的嘉纳治五郎合影)

https://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895375560-995A45C6951167B55F1E97F420D7F5C4/0?fmt=jpg&size=64&rs=48-45&h=472&w=640&ppv=1

与之前派的是幼童相异,这次,去的都是成年人。据日本酒井顺一郎一篇研究文章里写到,这13人分别是唐宝锷(19岁)、韩寿南(23岁)、朱光忠(22岁)、冯訚谟(20岁)、胡宗瀛(20岁)、王作哲(19岁)、戢翼翚(19岁)、赵同颉(19岁)、李宗澄(18岁)、瞿世瑛(18岁)、金维新(18岁)、刘麟(18岁)、吕烈煇(18岁)。都是青年才俊。他们住在东京神田区,后来,这里形成了中华街。

https://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267198895-A00589BE8523C3FA914F00E55E8A4FB6/0?fmt=jpg&size=35&rs=26-25&h=507&w=376&ppv=1

不过后来,李宗澄、韩寿南、赵同颉、王作哲因受不了日本人的贬低性称呼而先期回国,于是又从国内补招了两人(所以第二图留学生为11人)。他们忍辱负重,完成学业,有所成就。如唐宝锷后来成为律师。(本图后排为在实践女学校读书的清国女留学生)

https://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3193001509-BCF610C46133EB2A6E709CED62D516C6/0?fmt=jpg&size=59&rs=45-42&h=386&w=640&ppv=1

1902年7月,清国教育视察团到了弘文馆,受到学校的欢迎。弘文馆是嘉纳治五郎创办的专门教留学生日语的进修学校。

https://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465935719-09CA51A7DD42D62179E27A67401390B9/0?fmt=jpg&size=78&rs=59-55&h=438&w=640&ppv=1

清国留学生,最初是官派,后来因为学费、生活费都不是很贵,私费留学的越来越多。毕竟,在日本镀下金,回国好找工作啊。(本图为实践女校的清国留学生)

https://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3167592612-4AC3F07A5CA6B7D8FF1762F01449001F/0?fmt=jpg&size=57&rs=43-40&h=492&w=640&ppv=1

而接受清国留学生最多的大学之一,就是明治维新的功臣大隈重信创办的早稻田大学。校内专门成立了清国留学生部。这是1903年大隈重信(前排中坐者)与清国留学生及学校干部的合影。

https://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772431560-71FC8C0E66212ABCA0AA423A2C317659/0?fmt=jpg&size=68&rs=51-48&h=909&w=640&ppv=1

大隈重信思想较为开明,不是激进的侵略派。与康有为、孙中山等人关系都比较好。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310941031-C1E468E586E9D70B4F904819A22CA25B/0?fmt=jpeg&size=70&rs=41-41&h=355&w=500&ppv=1

日本除了赚钱,接收中国留学生,也是想培养亲日派,将来好办事。清国未必没有考虑到这些,但当时以两国的关系,这些都不是大问题。毕竟,甲午战争之后,两国关系还算平和。百日维新时,正在中国游历的伊藤博文甚至愿意给光绪皇帝当顾问。不过,令朝廷始料未及的是,前往日本的留学生在接受了新思想后,就不跟慈禧太后们一条心了(本图左一为黄兴)

http://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735762617-67F5DD5BD22D9E38969F4704488D0C65/0?fmt=jpeg&size=118&rs=0-0&h=655&w=1200&ppv=1

最终,大量的留日学生埋葬了清朝。当然,他们只是挥锨的。振臂一呼就能让爱新觉罗的天下分崩离析,显然,慈禧太后们还是要负主要责任的。(本图为1907年早稻田大学的清国留学生 本文照片,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