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浒传》中洪太尉,自称学富五车,结果放走妖魔,留下惨痛教训

(2018-03-04 11:00:01)
标签:

历史

分类: 凡人摸史

《水浒传》的故事,之所以能发生,都因洪太尉硬要开启伏魔殿大门,导致放走了被封印的108位魔王。

书中这样写到——

洪太尉听了,心中惊怪,想道:“我且试看魔王一看。”便对真人说道:“你且开门来,我看魔王甚么模样。”真人告道:“太尉,此殿决不敢开。先祖天师叮咛告戒:今后诸人不许擅开。”太尉笑道:“胡说!你等要妄生怪事,煽惑百姓良民,故意安排这等去处,假称锁镇魔王,显耀你们道术。我读一鉴之书,何曾见锁魔之法。神鬼之道,处隔幽冥,我不信有魔王在内。快疾与我打开,我看魔王如何。”

洪信之所以觉得里面不可能有魔王,乃是认为,他读完了“一鉴之书”,根本没有什么锁魔之法。既然我没看到的,当然就是没有。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0064789029fb0d4340df

(洪太尉剧照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列位看官,什么是一鉴之书呢?

翻翻字典,可以知道,乃是指“国子监收藏的所有书籍。”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宋史》记载,“凡学皆隶国子监。国子生,以京朝七品以上子孙为之,初无定员,后以二百人为额。太学生,以八品以下子弟若庶人之俊异者为之。及三舍法行,则太学始定置外舍生二千人,内舍生三百人,上舍生百人。”

天下才俊,皆入国子监。看来,当年洪太尉也是大宋数千青年才俊里的一个了。

既是最好的“大学”,想来,藏书一定很丰富吧。

那么,国子监里有些什么书呢?

我们可以参考一下王增清先生《明清国子监的藏书和利用》一文。

里面写到,国子监的课本,主要是四书五经及其相关的注解书籍;还有二十一史等史册。

里面还写到,南京国子监原为集庆路儒学,曾有“宋御书石经本,且多诸家奇书,卷数以数千计,经兵火后,元人收购亦略备全,及改为国子学而元书皆不存”。

从中可知,南京国子监本来只是地方儒学,宋朝时,藏有几千卷“诸家奇书”。

地方学校藏的奇书都有那么多,显然,北宋都城汴梁的太学,会有更多奇书收藏。

当然,奇书里是否包含着“锁魔之法”的记载我们不知道,但关于道教的书籍,肯定少不了。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006478881248f9a6ddf6替换高清大图

(伏魔殿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饱读诗书的洪太尉,难道不能举一反三,既知有“神鬼之道”,却不信有魔王?

他之所以如此,我觉得原因可能有两个。

其一,他撒谎了。

他根本没把国子监的书都读完。那些奇书,他完全没有涉猎,只以读四书五经考进士为重点。他宣称自己学富五车,忽悠道士,达到智力辗压的目的。让道士们觉得,这么厉害,说不定真是我们的老祖宗搞错了呢?

其二、他读傻了。

他确实把国子监的书都读完了,但也像现在的书呆子一样,书上有写的,他就信;没写的,他就想不到。

这不是洪太尉一个人的问题。

明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篇》中记载——

京师向有谚语云:“翰林院文章,武库司刀枪,光禄寺茶汤,太医院药方。”盖讥名实之不称也。然正不止此:儒生之曳白,无如国子监……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0064788804dcac81040a替换高清大图

(梁山好汉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名实之不称也就是名不副实,翰林院的文章已是如此,国子监的儒生则经常“卷纸空白,只字未写”……都在那混日子。

不管洪太尉是哪种情形,他犯下的错,是严重的;他的言行,教训深刻。

作为喜欢读书爱好刷文的人,我们应该吸取怎样的教训呢?

我觉得,就六个字。

别忽悠,读活书。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史为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