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种刑具,让崇祯皇帝觉得残忍,令魏忠贤感到脖子发凉

标签:
历史 |
分类: 凡人摸史 |
明朝有种刑具,被称为立枷。
据明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篇》中记载,此刑具是大太监刘瑾创新改制出来的。《明史 刑法志》也说,“自刘瑾创立枷,锦衣狱常用之”。
为何我说是刘谨创新改制的呢?
原来,明朝之前,就有这种玩意儿。一块木板,切成平均两半,中间挖个脖子大小的洞。使用的时候,拼合在犯人脖子上就可以了。戴枷示众,乃是用来凌辱犯人的。
但在明朝,随着太监们在皇帝纵容下,无法无天,本来朱元璋时代最重只有二十五斤的枷,竟然做到了三百斤重。至于多宽多厚能让枷变三百斤,大家可以去想象一下,我们不细说,因为我们要说的,是立枷。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KguMHHrDsm
(戴枷剧照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立枷是什么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木笼子顶部,放着一个枷。把犯人的脖子吊在枷上,脚尖理论上可以点着笼子底部木板。
前面不说吗?上枷本是为了凌辱,但有了立枷之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因为,只需用很简单的办法,就可让受刑者活不下去。地心引力不断扯着他的身体,脖子卡在枷板上,只有窒息而死一途。
沈德符写到,“近来(万历年间)厂卫多用重枷,以施御囚。其头号者,至重三百斤,为期至二月,已百无一全。”
所谓为期至两月,乃是指判处戴枷两月,实际上,很少有人能熬那么久。绝大多数人,数天之内即死亡。然而,可怕的是,因期限未到,不准犯人亲属收尸。狱卒们会用沙子把立枷全部盖起来。盛夏时节,刑期满时,“则所存仅空骸耳”。
可见,立枷是极其残忍的。因此,时不时有大臣请求废止这种有悖天道的刑罚,却不被允许。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KguZFaGxFI
(立枷
转眼就到了天启年间,魏忠贤受宠,变本加厉。《明史 刑法志》载,“至忠贤,益为大枷,又设断脊、坠指、刺心之刑。”不知多少人丧命立枷、大枷之下。
信王朱由检即位之前,肯定听过很多立枷里的悲剧。因此,登基之后,他便问身边的太监们,“立枷何为?”王体乾回道,“以罪巨奸大憝耳。”
是治那些罪大恶极的人呢!
谁是巨奸大憝啊?还不是你东厂锦衣卫说了算?
不过,崇祯皇帝当时即位未久,没有进一步的动作,只是说“虽如此,终可悯。”
意思是尽管这样,被放到立枷里的人,还是很可怜啊。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Kgud7xPzgO
(魏忠贤剧照
然而,在场的魏忠贤却听出了弦外之音。《明史》记载,“忠贤为颈缩”。感觉脖子发凉,脊背发冷——这个皇帝,跟他哥不一样啊。我的命运堪忧?我制造的那些刑具,会不会用到自己的头上呢?我会不会遭报应呢?我会不会也被立枷呢?
当然,我们知道,魏忠贤是被发配凤阳的途中死掉的,应该没有被枷。但他对新皇帝的判断,却是没有错的。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