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前,中亚挖出汉字石碑,研究者众说纷纭,其作用至今没有定论

标签:
历史 |
分类: 凡人摸史 |
猜个谜语。
太白故里。
谜底呢?
是碎叶。
这是上初中时候,语文老师用来考我们的,大概是在上李白的诗歌之前吧。碎叶位于中亚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楚河流域的托克马克市附近。曾是唐朝最西边的城镇。据说,李白就出生在这里。
不过,今天我们要讲的,不是李白,而是一块碑。
1997年,当地居民在距碎叶内城南垣100多米的地方,发现了一块残存的碑石。上面的字,他们不认识。但当地人也知道这里曾是唐朝的地域,因此,猜测这应该又是一块唐朝时候的碑刻。
http://p3.pstatp.com/large/5e7a000423e51445977a
(碎叶古城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块残碑是砂岩质的,长30.5厘米,宽16厘米,厚4厘米。残存着54个汉字。有一些字还有点看不清。
据北大研究生肯加哈买提在其《碎叶出土唐代碑铭及其相关问题》中写到,第一个看到并研究这块碑的学者是俄罗斯的鲁伯·列斯尼乾克。他认为,这块碑,很可能是裴行俭纪功碑。
裴行俭是谁呢?
裴行俭出身望族河东裴氏,乃是唐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威震西域,大破突厥。《新唐书》记载,“于是将吏已下立碑于碎叶城以纪其功,擒都支、遮匐而还。高宗廷劳之曰:‘比以西服未宁,遣卿总兵讨逐,孤军深入,经途万里。卿权略有闻,诚节夙著,兵不血刃,而凶党殄灭。伐叛柔服,深副朕委’……即日拜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
可见,在西域立了奇功之后,皇帝给他加官进爵,而部下呢,则在碎叶城替他立碑纪功。
http://p3.pstatp.com/large/5e7c00038d4302b701f2
(裴行俭剧照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正是有此历史记载,因此鲁伯以及后来的中国研究者根据那并不完全的碑文,认为这就是裴行俭的纪功碑。
然而,是否真是如此呢?
其他研究者并不这样看。他们觉得,鲁伯乃是先入为主,自以为正确。他们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论据。
那就是这块碑石的形制。
为何有了功勋要立碑纪念?
对那些被打败者而言,可以造成其心理压力;对建功者而言,可以流传后世。
这两项决定了,这种碑,必须大,必须高。小小一块石头,怎么能让敌人从此臣服呢?
有人要讲了,大哥,千多年啦,风化成那样了不行吗?
还真别说,一千年对于人类似乎很久,但对于自然界,还真的是一瞬间。碎叶发现的碑石,并不止这一块,同是唐朝碑额,就在宽82厘米、高60厘米、厚15厘米的。
http://p1.pstatp.com/large/5e7a00042700bb1f543f
(碎叶城遗迹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句话,有研究者认为,如果作为纪功碑,那太不起眼了;那上面的字,也太小了。
那么,既然否定这是纪功碑,那他们认为是什么呢?
有的研究者认为,这是一方墓志的一角。其上的字,写的是某个当年在西域的人的生平;而有日本研究者则认为,这是当时某个中国将军房间里的装饰品……
这块残石出土也有二十多年了,却没有定论到底是什么。也许,哪天又发现它的另一半,拼在一起,才可以解读出真相。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