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日本学校给食计划,改良人种还是美国阴谋?

标签:
历史 |
分类: 凡人摸史 |
http://pic.rmb.bdstatic.com/e64bf0a103b4736c979a89b7024d9f49.jpeg
1
明治22年(1889),山形县鹤冈町私立忠爱小学发生了一件事。和尚们决定给贫困学生捐饭团等午餐。
http://pic.rmb.bdstatic.com/e1fb69bf3b7eaf56b8f31f22b0ebecde.jpeg
2
从此,日本学校给食制度开始形成。不过其发展,却是个长期的过程。18年后,才有第二所学校学习这种方式。到1916年,东京私立营养研究所得到文部省的科学研究奖励金,开始对附近的儿童实施学校供餐。也就是说,供餐是先从小地方再到大城市。
http://pic.rmb.bdstatic.com/cc8550e29cf8d89c86e178bc5e74fb14.jpeg
3
到1952年,日本政府决定承担给食费用的一半。当时的学校,老师与学生吃一样的。这是一所学校的校长在吃饭。两年后,通过了《学校给食法》,“给食”作为教育的一环,成为明确的政策。
http://pic.rmb.bdstatic.com/b10af2379d3c922dac2c09d375902747.jpeg
4
而在山形县,则建立了给食发祥地纪念碑。
http://pic.rmb.bdstatic.com/03f2db77fd0653908dfdde50438f9f7d.jpeg
5
那么,日本政府想通过给食计划,达成怎样的目的呢?
http://pic.rmb.bdstatic.com/1c30048d5ca8ff7b43cac90265e86647.jpeg
6
首先,在中餐时,会有被选出来的学生负责分发。其他学生则有秩序地领取。有时还会把桌椅推并到一起,吃完后再复原,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纪律性以及动手能力。
http://pic.rmb.bdstatic.com/198e890534a4c9a0bf432c464c0ced02.jpeg
7
每周会有不同的菜单,兼顾到各地的食物,使学生能在不知不觉中了解日本各地的饮食文化,人物风情。
http://pic.rmb.bdstatic.com/063d5a2de739c6aae47e28dbc65b1f70.jpeg
8
他们还会被带到给食供应中心(食物并非在学校生产,而是企业集中经营),感受劳动之不易,让他们珍惜粮食,感恩劳动者。
http://pic.rmb.bdstatic.com/71456efebdc4aa8ae669efaec2df8c20.jpeg
9
日本新华侨报三年前一篇《透视日本小学校的给食制度》中写到,“日本还于2005年出台了《给食教育基本法》,此法明确提出‘供餐教育,对所有年龄段国民都是必要的。特别是青少年的供餐教育,对其身心发展与人格形成具有重大影响,是培养青少年身心健康,形成丰富人性之基础’”。该文认为,日本通过此计划,使国民体格有极大增强,摆脱了日本人矮小的形象。
http://pic.rmb.bdstatic.com/406ec06ee3604b4e1f2b2b82199ef25c.jpeg
10
然则,这种看似给力的制度,却在二战日本投降之后,产生了很多争议。有人觉得,这是美国人的阴谋。其一、当年美国屯积了很多小麦,虽然似乎是半买半送,但却促成了日本学生的食材由粒食到粉食的转变,也就是从米饭变成了面包。
http://pic.rmb.bdstatic.com/5cda97de763002a59106b67f8dfa9f88.jpeg
11
其二,通过倾销的奶粉等,从小就改变日本人的饮食习惯,变得跟西方人一样,以更好地推销美国农产品。随着日本传统饮食文化的消退,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患病率也不断上升。(本图为脱脂奶粉运到日本)
http://pic.rmb.bdstatic.com/47eae291e60eec0b4810324118250d2d.jpeg
12
这是平成十五年(2003)的学生午餐,看起来应该是营养均衡的。战后的给食计划,到底是日本改良人种成功了,还是美国阴谋得逞了,也许只有身在其中者才感触最深。(本文照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精彩尽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