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此地唐朝出了七个宰相,民国大亨都来攀亲,可惜有副对联写错了字

(2018-01-11 21:45:43)
标签:

历史

分类: 凡人摸史

列位,我说杜曲这个地名,你知道在哪里吗?

我估计很多朋友都不知道。

那我又说一副对联,你知道是讲谁的吗?

春申门下三千客

小杜城南尺五天

这下很多朋友知道了,此乃黎元洪的秘书长饶汉祥送给上海流氓大亨杜月笙的对联啊,还被他挂在家门上呢!

其实啊,对联中的小杜,就是我前面所言的杜曲。在古长安的南面。

为何饶汉祥会把它写入对联里呢?

很简单,因为这样写,可以抬高杜月笙的身份。

杜月笙乃是贫民出身,自幼父母双亡,八岁继母失踪,十几岁就出去闯江湖。成功之后,总有点攀龙附凤的虚荣心理。饶汉祥知道他的心意,于是用一副对联把他这个杜与汉唐名门望族的长安城南杜氏扯上了关系——实际上,完全是生搬硬套。

不管杜月笙了,我们来说说杜曲。

http://p3.pstatp.com/large/569000023b48b3debe0d

(樊川千年古树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杜曲位于樊川。樊川呢,本来也不叫樊川,汉高祖刘邦将此地给了功臣樊哙为封地,所以也就有了樊川之名。

与樊川类似,杜曲,原来也不叫杜曲。至于叫什么,历史学家们会去考证。我只告诉大伙,自从汉代有杜姓搬来此地,到了唐代,出了很多大人物之后,这里就被人喊成杜曲了。

有唐一代,光是宰相,就出了七个,杜如晦、杜佑、杜悰、杜黄裳、杜元颖、杜审权、杜让能。杜让能是杜如晦七世族孙,杜审权就是他爸。

http://p3.pstatp.com/large/568e0005a32a905f4ab9

(韩国光复军曾在杜曲驻扎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至于那些大小官吏,当然就更多了。在那个时代,官员兼为诗人学者,因此,这里又来过很多著名诗人,杜甫、杜牧……大家都是认识的。

杜如晦出生的时候,隋朝才刚刚建立;而杜让能被唐昭宗逼死那年,则离朱温废唐只有七年。也就是说,杜氏家世之盛,贯穿大唐始终。当地流传着一句俗语“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意思是居住于此地的韦杜两姓,离天子只有半米距离,关系十分亲近。

整整一千年后,所谓的大韩帝国被日本吞并,很多韩国人流亡中国进行反日争独立运动。他们中最著名的,当属金九。金九在当时中国政府同意之下,于1940年9月成立了韩国光复军,总部位于重庆。第二年,迁到西安,设五个支队。第二支队,就驻扎在杜曲。

然而,随着中国政治经济重心的东移,建都达千余年的长安慢慢被称为历史文化名城,显示着它地位的下降。城南的杜曲,也从高门大族们聚居之地,变成了普通的乡镇,不那么为人所熟知。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其实是好事。

http://p9.pstatp.com/large/569000023b49b847902d

(杜曲古泉 对联贴反了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如今的杜曲,还有千年古槐树向人们诉说着此地曾经的辉煌与没落;还有古泉眼,继续滋养着这里的人民。

不过,龙泉旁的那副对联,“泾渭分明松竹并荗、天赐龙泉源远流长”,上下联刻反了,仄起平收,上联应在右;且上联最后一字,本该是茂,却多了一点,变成荗(音:术)。作为一个有着悠久读书传统的地方,出现这种错误,让人难以理解

更多精彩尽在微信公众号   史为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