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家校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2018-09-13 11:33:15)创新型家校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邯郸市复兴区先锋学校
内容摘要:
我校承接了《创新型家校合作模式实践研究》课题后,在家校合作方面做了一些实践与探索。确立家校合作的目标后,对家校合作内容与方法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在思想道德建设、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强体魄、进行劳技、家政教育、进行安全救护教育、进行审美塑美教育、建设学习型家庭等方面进行实践研究。变“家长学校”为“家校合作研讨班”、变“家长会”为“家校联系会”、变“学校对家长开放日”为“学校开放日”、“家庭开放日”、“社区开放日”、设立家长园地、建立家校联系卡等方式进行家校合作方式的探索。
关键词:家校合作 目标 内容 方法
正文:
我校承接了《创新型家校合作模式实践研究》课题后,在家校合作方面做了一些实践与探索。
一、家校合作目标的确立。
目前家校合作缺乏计划性和延续性,所以应首先确立合作的总体目标:建立家长与学校之间长期而稳定的合作关系,着眼于合力塑造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密切关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变化,在孩子成长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期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同时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育儿技巧,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学校还根据学校、家长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学期制定每学期的家校合作计划,使整个家校合作能够有序地螺旋性递进。
二、家校合作内容的探索
针对目前家校合作的实际情况和薄弱方面,我校在以下合作内容方面进行了探索。
1、合作进行思想道德建设
家校之间要加强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创设健康、文明、乐观、向上的德育育人环境,以高尚的师德形象和正直的父母形象展现在孩子面前,让学生始终受到正面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引导。及时发现思想错位的苗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成长与实践中不断提高孩子思想道德水平。
2、合作建设学习型家庭
社会倡导创建学习型组织,学校指导“学习型家庭”的建设。其中包括完成“亲子阅读计划”,每个家庭每天固定有一段父母与孩子共同阅读的时间等。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的读书沙龙、故事会、演讲会等活动。
3、合作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下的一门全新的活动课程,需要全社会尤其是家长的关心支持和帮助,综合实践活动的许多内容诸如收集信息、查阅资料、社会调查和实践、社区服务等都是在校外完成的,如果能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无疑会事半功倍。
4、合作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强体魄
家校合作中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学校指导家长制订家庭锻炼计划,组织一些亲子、师生趣味运动会,让家长及孩子们感受到运动的乐趣,还组织一些如“祝您健康”知识竞赛等。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要引起家校的关注,学校对此开设一些心理教育的讲座,用板报、手抄报、宣传单等形式组织家长们学习。
5、合作进行劳技、家政教育
在科技信息日益发达的今天,劳动技术依然是一项重要的生活技能,特别是一些家政服务、自我服务技能等,可以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培养。学校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一些如“巧手小厨师”、“妙手小裁缝”、“家庭才艺大展示”、“我的钮扣钉得棒”、“我的衣服穿得快”等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思想情操并能够充满热情地投入时间和精力练习这些劳动技能。
6、合作进行安全救护教育
孩子年龄小,抵抗外界灾难的能力差,所以要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一些安全救护教育活动。如怎样面对陌生人?遇到歹徒怎么办?一个人在家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失火了怎么办?溺水了如何自救?如何在地震中逃生……。这些情境看似智者多虑,杞人忧天,但一万次的生存教育只是为了万分之一可能发生的那一次灾难,学校和家长都应以积极的态度对孩子进行生存教育。
7、合作进行审美塑美教育
人生的童年时代就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如何让孩子们度过一个美好的童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所以家校合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让孩子们学会感受美、欣赏美,从而创造美。可以通过各种形成的教育活动以及美好事物、事情的熏陶和感染,让孩子们从小就努力做一个心灵美的人,永远带给别人美好的东西。
当然家校合作的范畴远远不止这些,我所列举的只是其中一些重要的方面,生活中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不断发现新的合作内容。
三、家校合作方式的探索
1、变“家长学校”为“家校合作研讨班”
改变的不仅是一个名称,更重要的是改变“家长学校”那种学校一言堂、说了算的“家长制作风”,以更科学、民主的方式进行深入、广泛的合作。学校作为组织方,可以邀请专家、有经验的教师、有丰富教育经验的学生家长等走上讲台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互动式、主题化、系列化的研究、讨论。
2、变“家长会”为“家校联系会”
建议改变期中、期末考试后开家长会的惯例,而在开学初举行一次家长会,将本学期学校、班级的教育教学计划、要求等向家长汇报并征求家长的意见,让学期之初家校合作就具有一定的计划性。在学期的过程中,也可就一些共性的问题分批地开一些小型的家校联系会,比一个个带家长到学校来更富有实效。
3、变“学校对家长开放日”为“学校开放日”、“家庭开放日”、“社区开放日”。让家长走进学校、深入课堂、参与活动,让学校、教师参与家庭活动、社区活动,在参与中共同发展。在开放的课堂、家庭生活与社区活动中,让孩子的身心更加愉快,让家校双方得到更多的交流与沟通。
4、设立家长园地
在学校或教室的某一个角落设立一个家长园地,可张贴一些家教方面的资料、图片等。也可以介绍一些家长与孩子共同看的节目,刊登一些学生的绘画或写作作品,报道一些家长和孩子在家里的学习活动、生活等。
5、家校联系卡
学校可以制作一些印有校园风貌的卡片,教师定期向学生家长发放。内容可以是对学生良好行为的表扬,可以是对学校、班级工作的介绍,也可以是对特殊情况的反馈,如一次慰问、一份祝贺、一声问候等。家长也可以在联系卡上写上对学校、教师的建议和希望,或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现等。
以上是我对家校合作的一些粗浅的反思与探索,愿所有的学校与家长都能重视孩子的心灵世界,加强联系、沟通与合作。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新理念——家校合作》天津教科院岳瑛《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2
2、《家校合作中的两难问题》张达红《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14/ 7
3、社会分层在家校合作中的表现及其影响——美国家校合作的最新研究王敏捷 《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 /1
4、《论新时期家校合作的策略取向》顾志刚《班主任》2013.4
5、《家校合作推进学习型家庭的创建》徐锦俊《教育发展研究》2014/7
6、《家校合作及其理论依据》刘翠兰《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10
7、刘衍玲、臧原、张大均的《家校合作研究述评》一文,原文发表于《心理科学》200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