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家校合作方法的探索
(2018-05-03 11:04:11)
标签:
教育 |
创新型家校合作方法的探索
摘要:家校合作方法包括常规性方法、研究性方法、探索性方法。
关键词:家校合作 方法 常规性方法 研究性方法 探索性方法
正文
在家校合作中,学校是家校合作的主要角色,同时也应是具体合作活动的推行者、指导者、咨询者,是家长的朋友、学生的导师。所以学校应充分发挥作用,积极开展家校合作活动。我校在教育实践中积极探索家校合作问题,努力拓宽家校合作的渠道。在实践中总结家校合作有如下三类方法。
一、家校合作常规性方法
1.家长会。根据学校工作进程,一般期中、期末考试结束或举行大型活动之前,召集家长,沟通情况。因为时间有限,双方只能肤浅地了解面上的情况。
2.家庭访问。一般情况下,普访能比较详细地了解学生校内外表现;随访是发现苗头,即与家长联系,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定期访是对有问题的学生跟家长商定定期联系,互通情况,随时督促教育。家访能具体个别地针对学生情况,解决实际问题,能促进家校联系, 最大的作用在于能改变家长在教育子女问题上的依赖心理。
3.家长来访。能充分发挥家长教育子女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适当地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
4.电访信访。随着通讯事业的日趋发达,教师与家长有情况可随时用电话联系,便捷快速,但也受时间限制。对一些家长工作在异地的,通信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5、使用好“家校联系册”、校信通。我们老师每天与家长联系最直接的方式,通过家校联系册,可以处我们老师与家长之间无形地建立起一种互知互通信息的关系。就目前使用的状况而言,校信通因其简便、快捷,受到广大家长和教师的青睐。
常规性联系的确能了解学生(或子女)在校内外的表现,也容易掌握部分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能改变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完全依赖学校、依赖教师的心理状态。但对教师而言,学生面广,工作费时。要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内心的需要,单靠这条途径很难达到目的,为此,教师与家长的联系途径必须拓宽、加深。
二、家校合作研究性方法
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知识,采取科学研究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家庭情况、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观以及教育子女的方式等成材动力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利用个别谈心等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的层次、心理素质水平进行调查,这样我们就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内心世界和所处的外部环境的信息。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和教师就可以与家长及时、有效地互通信息,适时召开部分家长座谈会,请属于相同类型学生的家长在一起共同研究教育方式。
这种研究性的家校联系途径能在科学的前提下调动家长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家长与教师在教育子女问题上较好地合作。能够做到处理问题及时,针对性强,产生的效果就会比较明显。可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出主意,家长照着办的毫无主动精神的应付心理状态。定性定量的研究分析,能给我们提供比较准确的信息,这种研究性的家校联系途径应该是十分有效的。
三、家校合作探索性方法
随着学生家长高学历文化层次数量的增加,部分家长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他们能根据子女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为子女的成才设计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类家长人数虽然为数不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发展,他们将代表着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目标导向,在独生子女比例越来越大的今天,这种具有目标导向的家庭教育特别会引起学生家长的重视。因此,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设法为他们创造条件,协助他们共同来探索家庭教育规律,以实现教育子女的目标。这个过程就是探索性联系途径。
家长沙龙是探索性家校联系的一条很好的途径,一种很好的媒体。我们可以及时召开共同感兴趣的家庭教育问题的研讨会,交流教育子女的经验与教训;我们可以经常提供对学生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各种信息,使家长在了解学生共性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子女的个性问题,具体考虑对策措施和教育方法;在家长沙龙中,可以请这些家长代表以现身说法介绍育人经验,促使其他家长的心理水平由依赖、应付性逐步向合作、目标性转化。
利用常规性、研究性、探索性的家校合作方法,对转化家长的教育心理层次是有效的,对教育子女成为有用的人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还需要来自政府、社会各界的支持与配合。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只有我们把全社会的资源结合起来,只有社会、学校、家长都做出共同的努力,才能建立起有效的家校合作关系,才会产生出最佳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