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是法国作家加缪的成名作和处女作,一直是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而在世界范围内也逐渐形成一种符号,几乎无人不知晓。至于加缪我就不做过多的赘述了,诺贝尔文学奖最年轻的获得者之一,散文家,小说家,和剧作家,也是荒谬哲学的认同者吧,至于所谓的存在主义,因为笔者也不太认同所谓人们赋予它的存在主义就不提了。我们直接来讲讲这部小说吧。
小说篇幅很短,短的离奇,每个人在读完这部小说之后一定都深深的被小说的开头所震惊了,而这个开头也是被人们津津乐道,开头是这样的“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我收到养老院的一封电报,说:“母死。明日葬。专此通知。”这说明不了什么。可能是昨天死的。这虽然不能称其为伟大的开头,但这必然是一个成功的并且独具匠心的开头,并且这其中赋予了某种荒谬的感情——我对于我母亲的死毫不在意。就是这样一个对于母亲的死很冷漠的年轻人,去往母亲所在的养老院的电报去参加母亲的葬礼,一个荒谬的个人开始显现了出来,这个叫做默尔索的年轻人对于母亲的死一点也不感到悲伤,就像是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似的,只是一味的在关注自己身上的情感和感受,比如在母亲的葬礼上他想到真想回去睡一觉啊,并且还在母亲的棺材旁边抽烟,做出一些违背正常的矛盾荒谬的行为,可以说这个人和所谓的道德和一些准则是背道而驰的,而就是这样,他终于在一种毫无知觉的疲劳中参加完了母亲的葬礼,回去之后就和一个女性朋友上了床,这也成为了后来在法庭上被认为对他的一种指证,回去之后的默尔索,开始和自己的一个叫雷蒙的邻居接触,一来二去两人成为了朋友,而在这里就出现了一个疑问,按道理,像雷蒙这样的一个被很多人所讨厌的人不应该被他所喜欢,可事实上他却无意和他成为了朋友,而在这里也发出了一种危险的信号,雷蒙是踏入危险的一个关键点,果不其然,雷蒙在打了自己女人以后,遭到了女人弟弟的报复,他们当时正在雷蒙朋友所在的海边玩耍,报复他们的人找上门来发生了打斗,雷蒙受了伤,而在此之前,雷蒙掏出了枪,却被默尔索收起来了,原本这个举动使我们感到默尔索是为了避免出现不可挽回的后果,可事情却大大的出乎了我们的预料,默尔索在太阳的照射中,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焦躁和不安的情绪,他就无缘无故,没有任何预兆的找到了和他们发生冲突的两个人中的一个,然后扣动了扳机,将其杀害,并且在死后还对着尸体连开几枪,就这样默尔索因为杀人被抓了起来,然而面对自己的杀人的事情,默尔索并没有产生懊悔以及认为自己的行为是一种犯罪自己是一个罪人,尽管失去了自由,可他依然觉得没有什么事情发生似的,直到审判的开始,律师多次提出希望默尔索能够证明自己精神有问题,然而默尔索始终不愿承认,而几乎所有人都开始认为他的精神有问题,完全可以因此而被释放,可他却依然坚持自己并没有毛病,可是人们又完全找不到他杀人的动机,于是一场所谓的正义的,必须有理有据的审判以另外的一种方式开始了,人们在调查之后认为默尔索对于自己母亲的所作所为完全是一种禽兽的所为,不仅冷漠,而且居然在刚参加完母亲的葬礼之后就和女性上床,并且丝毫不感到悲伤,这样的人简直是恶魔。而同时人们也把他的行为和另外的一起杀父案件放在一起比较,认为它在精神上杀害了自己的母亲,审判最后变成了,一场讨论,而这讨论完全将真正的当事人默尔索抛弃在外,完全是一群人的意淫,对于他的杀人动机的揣测,人们通过各种道德,精神上的常识和标准最终判定默尔索有病,其实在我们读者的角度来看,我们同样是这场杀人案件的当事人,就如同看电影一样,我们看得到主人公的所作所为和面对的危机,正如他杀人的动机一样,我们知道他杀人完全没有任何动机,只是一种荒谬而无解的行为,包括他自己也这样认为,然而所有人却不是这样,他们必须要为这起杀人案件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最后他们通过默尔索对于母亲葬礼的这件事,以及他周围人的采访了解,最终判定了默尔索死罪,要被砍头,而对于死默尔索的态度依然没有任何的转变,他还是冷漠的面对着所发生的一切,最终死亡,尽管小说没有直接说他被砍头的过程,然而是死了,这是必然。
就是这样的一个短短的故事,我们读完之后却倍感沉重,我们都在同样的一种感情中,那就是我们既同情默尔索这个人我们却又认为审判毫无问题,然而到底有没有问题呢?这篇小说究竟该如何去理解呢?我想就应该从加缪所论述的荒谬的世界说起了,这是一个及其荒谬的故事,所谓荒谬就是与正常的常识和准则冲突背道而驰,一个人在面对母亲的死不应该是悲伤的吗?在面对自己的死的时候不应该是恐惧的吗?在被人诬陷的时候不应该是为自己辩解的吗?在有机会活下去的时候不应该是马上抓住机会的吗?都没有,可以说默尔索,是在以自己的方式活着,完完全全和周围的所有事物没有关系,我们看起来他和雷蒙是喷固有关系,然而并没有,这其中没有一个地方透露出来他对于雷蒙有感情,甚至是他的女友玛丽都一样,他只是很冷静的在描述审视他们没有表现出极度的热情和喜爱,也没有讲述他们之间究竟好到什么程度,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主人公默尔索其实是十分孤立的一个个体,他所关注的只有一点,就是自己的感官,自己的情绪,自己的身体的变化,同时他对于自己所遵从的哲学观也好,世界观也好十分忠诚,者所有的忠诚都是为了让他自己感受到他是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我想人们之所以把加缪称之为什么存在主义可能就是从这一方面提出来的了,然而这并不重要。可以说,默尔索是一个人在对抗整个世界,这种对抗并不是一种被动的行为,而是一种主动的行为,我要用自己的观念让我感到我是存在的,也正是这种坚持使得他这么活着,而这种观念所产生的心理就是,死亡是一件极其平常的事情,母亲的死和自己的死,这是一种必然同时也是偶然,为什么说偶然,你不知道自己何时会死,你色命运不掌握在你的手中,你也不知道你何时会杀人,或者被人杀,世界是荒谬的,人的感情也是荒谬的,人要在这种荒谬中找到生活的意义或许就如同默尔索一样要坚持的某种信念或者是哲学的观点二活着,这才会使人感到平静。同时小说中也存在着几处冲突,这种冲突是都提现在同样的一种人的身上,就是神父,神父代表的某种世界观,也是大部分人的观念,包括法官也是一个对于这样的一种信仰表示信任的信徒,然而默尔索是和这种观点背道而驰的,并且他坚信他的观点是正确的,他让这些信徒发了疯,其实我们在读这篇小说的时候,会产生一种自然的疏离的感觉,感觉我们无法触摸主人公默尔索的心,而对这个人我们甚至也会产生一种憎恶和不可思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人,因此在读这篇小说的时候,你应该成为的人不是读者,而是默尔索,你要去信任他。这篇小说也同时阐释出了一种哲学观念,就是人和这个世界的关系究竟是怎么样的?我们究竟该如何度过这一生?死亡和我的关系是什么?在加缪的《西西弗斯的传说》中,加缪对于荒诞和自杀做出一些评论和自己的看法,而这种看法和局外人十分的契合,也就是人如何才能感受到自己存在,如何生活究竟有什么意义?为什么人会选择自杀,无异于,默尔索的这种行为和自杀有着共同的地方,我妄自揣测是因为默尔索的行为是以下的这种行为所产生的,这是加缪的哲学论述《西西弗斯传说》中的某一观点吗,希望可以解释:
“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自杀有很多理由,总的来说,最显而易见的并非最具有杀伤力。自杀很少是由反思引起的(但也不能排除)。什么引发了危机,几乎总无法证实。报纸常会说是“内心的悲恸”,或是“不治之症”。这些解释是说得过去的。但是人们应该弄清楚,出事那天是不是有个朋友用一种冷漠的语调和这个绝望的人说话。如果有,那么这个朋友就是有罪的。因为这足以触发仍在酝酿中的怨恨与烦恼。然而,如果难以确定思想上决定自杀的微妙步骤--那一准确时刻,那么从这一行为本身推知它带来的后果则要容易得多。从某种意义上说,如在情节剧中一样,自杀等于是自白,承认生活对你来说已无法承受,抑或你不理解生活。但是,我们也不要把这些类比扯得太远,还是要回到日常话语中来,那么承认的就只是“不值得这么费力”地生活。诚然,生活从来都不容易。你不断接收生存发出的指令,并以某种姿态回应,回应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首要原因就是习惯。自愿结束生命意味着你已意识到,甚至是本能地意识到这种习惯的荒谬性,意识到找不到任何深刻的理由去生活,发现每天的忙忙碌碌毫无意义,遭受痛苦亦无益处。那种无法确定的感情夺去了生活中必要的精神昏睡,那么这种感情究竟是什么呢?世界即使需要用糟糕的理由来阐释,对于人来说也是熟悉的。相反,世界如果突然间失去了幻想与光明,人就会觉得自己是陌路人。这种被流放的感觉是无可救药的,因为他被剥夺了对失去家园的记忆和对应许之乡的盼望。人与生活的这种分离,如同演员与舞台的分离一样,可以说正是荒谬感。如果那些有轻生念头的人都是健康人,那么无须多加解释人们就会发现,这种感情与对死的渴望之间有一种直接的关系。”
我的观点和一些主流观点有着出入,我并不认同他们所谓的什么社会现实内涵和人性内涵,正如加缪所说,生活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人性的复杂依然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并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两者的关系,就此部小说来说,我们只需要把目光集中在默尔索的身上就足够了,因为这是一个人的自己故事,我们作为读者,我们应该站在的立场不能同一些主流小说一般站的太过于客观,而应该主观的站在默尔索的角度上来观察这个世界对此作出评价,我们会肯定这个人的行为,我们当然也会否定,然而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是肯定的,我认为,这正是我们在今天的社会中所寻求的一种答案,生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正如加缪所说,相比其他问题,这个哲学问题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更加的迫切和急迫。在这个现今的世界里,我们感到科技的发展更是带来了人自己和自己相处的被迫的方式,因此这个时候人就开始和世界开始梳理,人离开了人群,会开始思考,思考带来自省,自省的同时带来了矛盾,矛盾带来了焦虑。这似乎正是我们的焦虑所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