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78分高分经验(行测经验分享1)

(2018-12-18 22:52:14)
标签:

公考

公务员考试

行测

第一章  行测思维

 

第一节  行测本质 

      公务员考试行测卷子都有一段注意事项“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共有五个部分,130道题,总时限为120分钟。个部分不分别计时,单都给出了参考时限,工答题时参考。”有的卷子写的更直接“试卷题目较多,有不会的题目可以先跳过,防止做不完所有题目。”可见行测是一种压力型测试,与大学期间的英语四六级考试一样,题目的数量稍大于时间。所以,行测是一种平衡——正确率与时间的权衡。

      换一个角度看下,行测每种题目的分值有较大区别,例如国考省部级行测真题分值分布如下(分值仅作参考),因此,如果将时间平铺在所有题目之中显然不是科学合理的。

https://wx3/large/006rrrFcly1fyb7ij0qnhj30cq07oq57.jpg

      行测中难题和简单题的分布是经过科学合理的设计的,有一些题型是大家公认的难题,例如语句排序、图形推理、必然性推理、资料分析第5题等等。在面对难题和简单题也需要不同的做题策略。

      下面给大家简要的阐述下如何做好正确率与时间的平衡。

      首先,各个模块合理分配时间。行测卷子推荐做题时间显然是不合理的,我建议按照以下的时间做题(以照国考135道题为例):常识6分钟、言语30分钟、逻辑27分钟、资料30分钟、数量21分钟、涂卡6分钟。如果能力允许,言语可缩短为27分钟,逻辑可缩短为25分钟,资料可缩短为27分钟,数量延长至30分钟上下。我国考就是按照这套时间把握的,获得了78分,这套方法对于言语、逻辑、资料的水平要求相对较高。

      其次,要会识别难题与简单题,并且采取不一样的策略对待。对于难题,我们需要做的是立即秒选答案并跳过,时间快是要点,正确与否不是要点。对于简单题,需要做的是按照正常的时间仔细做,保证正确率。宏观来看,就是将难题的时间分配道简单题的作答上。越难的题目越不要硬刚。

      最后,平时的训练需要严格把控时间。在训练中,我们不要盲目刷模拟题以及模块练习,一定上手做真题。按照设计好的时间严格作答,从而形成肌肉记忆。

      综上所述,行测的目标不是作对所有题目,而是将有限的时间分配到更有把握的题目之中去。

https://wx1/large/006rrrFcly1fyb7ikcpa1j306o06o75s.jpg

第二节  行测常见学习误区 

      “方向决定成败”,无论是申论还是行测,最忌讳的就是没有方向。我在复习行测过程种,也进入过误区,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作为已经上岸部委的我,不希望小伙伴们误入歧途。因此,在此章节叙述行测常见误区,献给所有在公考路上的小伙伴!

      一、看重数学、忽略言语逻辑

      有很多小伙伴认为数学好提高,言语与逻辑考察语文功底,不好提高。这个误区是行测复习方向上的错误,会令考试时间的利用率大大降低,丢掉很多言语和逻辑的必得分数,深陷数学难题的泥沼之中。

      言语与逻辑考的绝对不是语文功底,而是逻辑推理能力!!!对于行测大多数题型而言,大家的词语积累绝对够用了,需要的是掌握内在的逻辑关系。例如转折关系、递进关系、并列关系、指代词主语……这个章节主要探讨复习路径,不谈具体方法。所以通过掌握逻辑推理的方法和句子之间的内在关系,能够迅速提高言语和逻辑分数。

      反观数学,要区别对待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两个模块。资料绝对是可以提高的,但数量短期内比较难。

      所以初学者要纠正对于行测各个模块认识上的错误,将复习精力优先放在言语、逻辑、资料三个模块的复习上,待这三个模块到一定水平再去复习数量关系。

      二、“复习行测”=“学习某公某图大本教材”

      相当数量的小伙伴在决定复习公务员考试的时刻,立即在网上拍下大本教材,兴冲冲的拆开包装,投入知识的海洋里。但书里的东西纷繁复杂,用不了两天的功夫就内心烦躁,及时坚持看完整本书也会发现没记住什么有用的东西。做真题的时候还是依靠以往的语感,成绩依然可怜。

      我们要认真思考一下为何大本书用处不大!这些教材里面确实有一些有用的东西,但废话太多,有很多东西根本用不上或不好用。想象一下,一颗珍珠丢在煤堆里面,还会灿烂夺目吗?因此上来先别啃大本书。

      我刚开始复习的时候,抱着必胜的决心看过一遍,可是看过之后发现完全没记住啥东西,可以说这是一条不归路。

      正确的方向应该是向已经上岸的同学请教,寻找一些优质的笔记。如果没有这样的资源,可以寻求一些上岸大神的录屏课程,他们的总结往往符合考试的要求,上手容易,含金量高。

      我收集了很多优质的视频,完全免费的,大家可以向我要。

https://wx1/large/006rrrFcly1fyb7ik6blpg301e01edfo.gif

      三、复习初始就狂刷题

      大海航行靠舵手!如果没有掌握一系列好的方法,仅仅是做题,很可能是低水平劳动,所以不能上来就刷题!

      我建议,如果你是公考初学者的话,可以先做5套行测真题并认真分析,了解自己优势模块和劣势模块。找到好的复习视频,结合视频学习。学习视频的话,切记多而不深,每一个老师自然都有自己的方法,所以要学透学深。在掌握住基本的方法之后,结合着技巧再进行刷题!

      四、复习没有计划性

      任何事情都需要规划,公考行测复习同样如此,要策划出每一个阶段的学习目标。自己不明白的,最好找个明白人问问,让他们给你规划出明确的复习路径,复习时间安排,要细化到每一个月要看哪些视频,学习哪些模块。只有这样,才能各个模块有计划的突破,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复习常识题

      我认为行测各个模块复习性价比从高到低分别是:逻辑>言语>资料分析>数量>常识。可见常识性价比最低,其知识点太广了,很难复习到位。

      常识只需要跟着真题一起复习就可以,真正考试的时候也不必担心,因为常识的分值比较低,即使只能对一半,也不当误同学们上70的!这里再强调一下,行测常识一定要在7分钟之内做完,最好控制在5分钟之内,因为常识即使反复琢磨,也不可能提高正确率的

     重视行测轻申论

      很多同学在考试之前做了大量行测真题,但是一套完整的申论都没做过。在考场上,申论完全是听天由命。这显然是大错特错的。

      在复习好行测的同时,千万不能把申论扔掉。甚至可以说,行测需要长期积累,而申论短期内掌握方法是可以大幅进步的!所以要两手抓,否则即使行测干到75,申论不行,还是没有绝对优势!

      同学们不想学习申论可能是不清楚申论的内在本质,其核心就是层次的把握,与行测言语异曲同工,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向我要相关资料。

      以上有的坑是我自己掉进去过的,现在往伤口上撒把盐,希望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https://wx1/large/006rrrFcly1fyb9404v60g306o06omza.gif

第三节  各模块复习思路 

      伤其五指不如断其三指,行测复习切记贪全,而是要求精。那么我们就有一个疑问,行测模块题型众多,我们该断哪三根指头?我在这篇文章就帮大家解决这个疑惑。

      行测各个模块复习提分从简单到难分别是:片段阅读--定义判断--资料分析--词语填空--逻辑推理--类比推理--图推--数学计算--常识。因此,复习行测应该优先复习片段阅读、定义判断、资料分析、词语填空、逻辑推理。而对于图推、数量可以暂时放一放,待前面模块搞懂后再复习。对于常识,我们可以直接放弃复习,因为性价比极低。下面我针对各个模块谈谈我的看法。

      片段阅读:技巧和模式固定,主要根据尾句法、四大关系、指代主语、省略主语等方法选答案,提高简单。

      定义判断:就那么几个点,主要依靠主语法、定语状语、原因结果、手段目的等方法选答案,只要细心,很容易提高。

      资料分析:考点太少,主要是怎样在规定时间内作准,这需要反复练习,虽然提高慢,但是有抓手,相对容易。

      词语填空:考点多,而且变化灵活,比较难掌握,很容易纠结某一道题目而丢弃大于。因此需要学会放弃,将时间用在更容易的题目上。

      逻辑推理:这里要分必然和可能两种,可能就简单多了,但是像京考一大堆必然推理,时间很长,确实比较难,容易影响考试大局控制,需要宏观性选择放弃。

      类比推理:看似简单,其实很容易做错,这块需要很认真,并且要从多角度做题,且不好复习。

      图推:考试的时候,要是不会做,基本就想不出来,复习难复习,及时复习的多,一个新题型能考死一批人,做题要学会放弃。

      数学计算:考点多,复习是能把大部分考点复习到,可是考试的时候尴尬的发现时间不够用,够用的话,性价比低一些,但绝对是拉分的部分,想要突破75,甚至80,数学必做。

      常识:反正我是没复习。

      最后我想说,行测就是正确率与时间的平衡,我们追求的不是正确率有多高,而是在更快的时间内作出相对多的题目,放弃也是一种美,行测只有学会放弃,方能冲击75+的高分!

https://wx2/large/006rrrFcly1fyb93zxhphj306y06y40w.jpg

第四节  行测考试应试技巧 

      1.排序题:我认为排序题性价比较低,真正考试的时候,就应用首句和尾句来看。结合选项,分析哪句适合做首句,直接懵选答案,不用100%确定再选,那样至少要2-3分钟,毫无性价比,即使选了也未必对。

      2.图推题:看一眼,直接用“对称、曲直、封闭、相切、相交、相似图形、去同存异”这几个知识点往里套,要是看不出来,直接过,不犹豫。因为出现复杂的元素数量,至少要2分钟的。

      3.资料分析:看到选项特别近,需要连续精算两步的题,若没有好的简化方法,直接排除答案懵选,不用算了。我试验过,精算的话,至少2分钟。第五个选项题,先算简单的,结合排除法选择。

      4.定义判断:复杂的法律类题目,尤其是几个并列定义在一起的,差不多就跳过吧,做它的时间够做好几道数学了。

      5.必然性推理:列表法的推理题直接跳过,想都不要想。

      6.数学部分:先结合倍数排除答案。

      7.类比推理:别忘记最亲近原则,这是一个妙招。

      8.最重要的,就是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犹豫。当一道题第一遍做不出来的时候,就要意识到,要掉入出题人的陷阱了!即使跳出来往下做,这也是最难的!

      最后,谁有做言语细节题的妙招?可以给我留言交流。

第五节  行测与申论的内在联系 

      重磅分享一下行测与申论内在的联系和侧重点,我认为这是本质思维,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可以融汇贯通,相信会有一定的帮助。

      行测考察的知识更全面,要求短时间内读出文段重点。而申论则考察能否精细的读出文章的每一个很小的重点,分析出文章每一句话的作用。这是他们的不同。

      我认为他们还有内在的联系,尤其是行测言语以及逻辑推理,就是缩短了的申论,他们语言设置的内在逻辑都是完全相通的,无非就是言语进行了简化。给出一道行测言语真题以及申论文段原文,大家体会一下!

      2016年省考联考行测言语真题:政府采购作为公共财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本义是规范政府购买行为、节约财政资金,从源头上防治腐败。采购部门不从价格上把关,便违背了制度的初衷。中国社科院公布的一份调研显示,一些地方政府在采购办公用品过程中,有近八成的商品高于市场价格。这反映了两个反面的问题,一方面是采购需求的不合理,只求贵的不求对的;另一方面则是政府采购招标环节中存在猫腻。政府采购谁来监管,一直是采购制度的软肋所在,采购招标在没有阳光的空间操作,反而导致了“逆市场竞争”的乱象。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政府采购制度的初衷是防止腐败 

B.政府采购需要在相关监督下进行 

C.采购需求的不合理导致政务腐败 

D.政府采购中存在大量的违规行为 

参考答案:C

脉络分析:

第一句:说政府采购是什么。

第二句:说目前存在的问题,但是问题是宏观的,后面还要具体解释。

第三句:事例引用解释问题。

第四句:就事例,将前面的宏观问题具体展开,分两个层次解释。

第五句:运用本质的表达手段,变相提出对策,对策就是:“监管”和“在阳光的空间操作”。

第一句是“是什么”层次,第二到第四句是“为什么”层次,第五句是“怎么办”层次,重点自然在怎么办层次,所以答案是B。

以上是到主旨题的行文脉络。下面在分析下申论的脉络,体会一下与行测的相同点。

      2017年国考省部级申论材料

      城市水系可以成为廉价、有效的净化城市污水的天然场所。如果按照生态的方式而不仅仅是按水利的要求、当地的要求来修建城市水系,使水面与岸边的生态系统相连接,就可以将水系改造为“城市之肾”,大大增强对污水的自然降解能力。城市的许多水生植物、微生物吸收磷化合物等污染物的能力强,而投资成本又很低,如果换算成每吨污水处理费用,通常仅为传统二级污水处理厂的五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运行成本只有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是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城市发展模式,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就可以找到答案。将这种人工湿地式的城市水系与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回用再处理系统相连接,就可以将四类水净化处理后达到饮用水源取水标准,实现城市水源的循环利用。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缺水的百年大计。

第一句:分论点,提出宏观的作用,也就是“是什么”层次。

第二句:将分论点展开,讲应该怎么做,也就是“怎么办”层次。注意其中嵌套一个转折关系“是什么而不是什么”。

第三句:第二句比较晦涩,所以这句展开写了一下具体原因。属于“为什么”层次。与第二句的关系就是具体解释关系。

第四、五句:就是上面第二句做法带来意义的具体展开了,也属于“为什么”层次。注意这里连续应用两个指代性主体,分别是“由此”和“这些”,指代上面做法。

第六句:收束文段,起到上扬的基调。

是不是整个文段的脉络非常清晰?与上面行测题有很多相同之处?都是从三个层次展开描述的,无非就是顺序有所不同,申论展开程度更深,内容更丰富而已。而且申论和行测很多知识点都是相同的,就像上面申论出现了:解释关系、指代性主体、原文对策等多个考点,还是挺有意思的。

在我们分析结构的时候,要吸收内化,有三个作用:快速理清行测文段结构、准确分析申论关键点、模块这种形式进行大作文的论述。要深深记住啊!

你也可以试着分析一下。谨献给喜欢深入研究一下公考的同学们。

https://wx4/large/006rrrFcly1fyb7ijzm1kj30u00iuk3i.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