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研读2019年语文考纲及说明的心得

(2020-04-14 17:48:31)
分类: 教育教学前沿理论

寻求变化点  探究应对法

——研读2019年语文考纲及说明的心得

陈忠章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修订和颁布年度考试大纲是一项例行工作。每年高考大纲最吸引人之处,就在于各科增删的考点和必选修内容,以及有没有题型的变化。

解读2019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语文学科的“变”与“不变”,把握高考趋向,有助于我们科学有效备考。

《考试说明》重要变化:现代文阅读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调至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前。

2019年语文《考试说明》作文部分要求“写作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表达应用E”。“实用类”调至“文学类”之前,说明更重视写作的实用性,第一是论述,第二强调实用,解决现实认识问题。就是强调写作情景的创设,强调写作要完成具体任务。

考试大纲是复习备考的重要依据,就高考新旧考纲的试题选材、题目设置、试题排列顺序、赋分四个方面变化作出总结,下足功夫研究考纲,把握命题导向的同时,要立足于能力立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于能力层次

2018年考试大纲》C.分析综合:

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2019年考试大纲》C.分析综合:

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归纳整合相关现象和问题。

“分解剖析、归纳整合”作为整体概念提出来,有强化的意味。

关于现代文阅读

2019年考试说明例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顺序发生变化,预示高考试题顺序会作出相应调整。试卷整体难度从易到难,更加合理。

鉴于近年来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文体特征越来越不明显,而散文阅读也已是第二年出现在考试说明例题当中,在阅读备考时尤其要注意。

革命传统与红色经典复习备考中尤为注意,这是近年来高考的重点方向。

关于语言运用

例题加入了2018年高考的语言运用新和应用文改错题型,提示着2019年高考应该还会延续这一出题方式,老师们在备考中应该加强训练。

关于写作

例题加入了2018年高考全国12两套试卷的作文题目,老师们在作文备考方面要两者并重。

关于如何应对

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强调信息加工与逻辑推理训练,不走生硬分类与简单比对的老路。

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着重抓微型小说和散文的体式特点,做实做好具体的鉴赏评价指导。

古代诗歌阅读教学,重视学生鉴赏的历练和积累,提倡鉴赏短文的写作。

语言文字运用教学,要以语言积累为基础,强调“正确、熟练、有效”,练习要重视情境任务的实践性和典型性。

写作教学,要积极运用“审辩思维”发展“深刻性”和“丰富性”,积极运用“批创思维”发展“新颖性”和“创造性”,不猜题,不押题,谨防套作和宿构。

综上所述,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的考核目标与要求和考试范围与要求两部分,相较于2018年考试大纲均有变化。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部分的变化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变为“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

透露信息:

新增“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表明2019年高考将更加注重对思想道德的考查。

“文化素质”具体为“科学文化素质”,注重文化的科学性,隐含对理性逻辑思维的重视。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部分的变化

“实用类文本阅读”调整到“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前。

透露信息:

4~6题改为实用类文本阅读。

7~9题改为文学类文本阅读。

此次调整,将论述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两题相连,较以前的论述类文本阅读与文学类文本阅读相连更符合人的思维认知规律,命题更为科学。

三、2019考试说明题型示例变化及透漏信息

1、题型顺序变化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结构进行了大幅度调整,但考试说明题型示例部分的题型依然按照2016年以前(含2016年)的试卷结构排序,20172018年题型示例共分六部分:

一、现代文阅读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五、语言文字应用

六、写作

2019年考试说明题型示例以2017年、2018年高考试卷结构为准,调整为四部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三、语言文字应用

四、写作

20172018年高考试题相比,仅将“现代文阅读”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顺序做了调整。此调整与2019考试大纲中“考试范围与要求”的顺序调整保持一致,再次证明2019年高考试题中的“实用类文本阅读”会放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前。

2、题型示例具体内容变化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变化:增加2018年全国卷高考题。

透露信息:

论述类文本阅读将加强对论证思维的考查。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变化:

删除两道题:

1.2011年新课标《下笔不觉师造化》

2.20142018年一直存在于考试说明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国民阅读调查》

新增两道题:

1.2018年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

2.2017年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

(三)语言文字应用

变化:由11题增加为14题。

新增的三道题为:

12题,2018年全国卷 17~19

13题,2018年全国卷 17~19

14题,2018年全国卷 20

透露信息:

1.实用类文本阅读侧重考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2.成语、病句、补写组合在一个语段内综合考查。

3.语言得体修改题将会继续考查。其中,12~14题为2018年新增题型,题型示例中将其单独列出,预示2019年考查几率增大。

()写作

变化:新增两道题

1.2018年全国卷作文

2.2018年全国卷作文

透露信息:

1.写作关注社会,关注时代

2.重视对理性思维的考查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古代诗文阅读

未做任何调整,表明2019年高考中这两部分会与2018年高考题型保持基本一致。

总之,2019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与2018年相比变化不大,仅是个别文字表述略有调整,题型示例增删变化较大,不过仍以历年高考真题为主,而以往较为关注的文言文背诵推荐篇目并未做任何调整。后期复习应紧扣考纲,联系考试说明,以高考真题为主加强训练。

通过对2019年语文考纲及说明的认真仔细研读,不仅明确了语文考查理念、考查内容、考查重点、考查形式、考查顺序,更明确了考查变化,探究到了2020年语文二三轮备考策略: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重视创新思维训练

加强对学生针对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探究题、新材料作文题、任务型材料作文题的训练,因为这些都突出体现了对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探究题,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旨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强化快速阅读能力,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阅读速度和阅读量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指标。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考查将更加全面。同时考纲还提出要适度增加阅读量,因此高三学生在第二轮复习应考中要强化快速阅读能力,在规定时间内能快速捕捉中心句或者关键词。从人才培养的语文综合素质要求看,学生不光要有语言运用能力,以及与此相关的对信息筛选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也要有审美鉴赏的能力。

3及时进行梳理,积累古代文化常识

“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需要考生在备考阶段,积累一定量的关于古代官职官制、礼仪、称呼、风俗、节令和科举考试等相关知识。考生可以通过对文言传记相关的常识进行分类整合归纳和熟悉命题思路着手备考。

4、重视课本回归和思维迁移

    课本不仅是学习的依据,更是高考考查的内容之源。从2017年高考起,课本回归意识逐年加强。2017年只是只在古诗文赏析方面有所体现,到了2019年,古诗赏析、标点运用、古文化常识等方面均体现了回归课本的重要。当然,回归课本,不仅仅是知识点的回归,更是思维的迁移和能力的再提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