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导学案 (教师版)
(2016-11-27 09:26:18)
标签: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分类: 导学案 |
《虞美人》导学案 (教师版)
编者:王静
学习目标:
1.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一、知识链接——自主学习
1、词在唐宋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
┌─────────┬────────┬──────────┐
│
├─────────┼────────┼──────────┤
│唐、五代、北宋初年│
├─────────┼────────┼──────────┤
│
│
│
├─────────┼────────┼──────────┤
│
├─────────┼────────┼──────────┤
│
└─────────┴────────┴──────────┘
2、作者及背景介绍
李煜(937-978),字重光,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史称李后主。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内容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男女情爱题材狭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赋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甚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人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此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书画创作均丰。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过着 “日夕只 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三年后,李煜四十二岁生日时,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宋太宗,不久,李煜便被毒死。这首《虞美人》也便成了李煜的绝笔之作。
3.李煜诗词知多少?
二、合作探究——问题的生成与解决
1、“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明确:“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如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坐庙堂、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思故国家园,自己的亲人及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
2、“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又”,再次,暗示伤心人站在楼上遥望东边的故国已是多次了,这实景描写写出了对故国的无穷眷念。
3、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明确:
4、词的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显示出愁思就象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三、拓展延伸——知识的生成
1、收集一些将抽象的愁情写得具体可感的诗句。(每组不少于两句,不得重复)
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3.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6.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成风絮,梅子黄时雨。
7.
四、迁移训练: 阅读李煜的词,完成题目。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大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下面对于词句比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D.以“水长东”比喻自己的愁苦将会像东流水一样滚滚而去,这样自己就能摆脱忧愁,自由生活了。
2、简析末句中,与《虞美人》末句异曲同工之处。
明确:以水喻愁恨,化抽象为具体,突出连绵不绝、无穷无尽的愁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