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先秦儒家伦理思想新裁》节录(四)唯义为行编(3)义,人之正路也

(2018-11-20 09:29:42)

(3)义,人之正路也

先秦儒家对“义”最宽泛的界定是“宜”,但义的实质则是“正”,是公正、正直、正当、正派。这正是义德古往今来最为人们所看重的原因。

在孔子“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以及“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三无私”思想中,就充分反映了义德公道正直的涵义。

孟子说,“义,人之正路也”。 即义德就是叫人走正道的美德。进一步明确了义的实质是正。他还说过“羞恶之心,义也”,强调义德就是要从内心里对不正直、不正当、不正派的言行保有羞耻感。

荀子说,“夫义者,所以限禁人之为恶与奸者也。”则强调了义德对不义之事与不义之人的约束和限制约束作用。

荀子第一次使用了“正义”的概念,认为“正义而为谓之行”。 强调只有做合于道义的事才叫有德行。他还说,“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认为没有正义感,只是把追求富贵和利益作为最高目标的人,是庸俗之人。

 

[原文] 

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今译] 

孔子说:君子以坚守道义最为重要。君子只讲勇敢而不讲道义也会做错事;小人只讲勇敢而不讲道义,则会成为强盗。

[原文] 

孔子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礼记.孔子闲居》)

[今译] 

孔子说:天无私地覆盖大地,地无私地承载万物,日月无私地普照一切。用这三种精神为天下人操劳,就叫三无私。

[原文]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今译] 

       有人说:用恩德来回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那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用正直来回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原文] 

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今译]

孔子说:在维护正义的事情上不能挺身而出,是没有勇德。

[原文] 

   (孟子曰:)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空着)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离娄上》)

[今译]

孟子说:仁德,是人们最安适的家园;义德,是人们要走的正路。空闲着安适的家园不去居住,舍弃光明正大之路不去走,是多么可悲的事啊!

[原文] 

(孟子曰:) 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孟子.万章下》)

[今译] 

   孟子说:义好比是行仁的大路,礼好比是仁宅的大门。只有君子能沿着这条正路走,出入这扇大门(而达到仁)。

[原文]

 君子处仁以义,然后仁也;行义以礼,然后义也;制礼反本成末,然后礼也。三者皆通,然后道也。(《荀子.大略》)

 [今译]

       君子用义来表现仁的情感,然后才叫作仁;按照礼的规矩来实行义,然后才能叫作义;制定礼要根据它的根本原则来规定礼的的具体条目,然后才能称作完备的礼。对仁、义、礼、三者的关系都了解透彻了,才能符合道。

[原文] 

(孟子曰:)羞wù厌恶。下同)之心,人皆有之;……之心,义也。(《孟子.告子上》)

[今译]

  孟子说:懂得羞耻、厌恶不正当言行的意识,每个人都有。这种羞耻感和厌恶不正当言行的意识,就是义。

[原文] 

(孔子曰:)除去天地之害,谓之义。(《礼记.经解》)

[今译]

 孔子说:为民除去天地间的祸害,就叫义。

[原文] 

         孙卿子曰:义者循理,循理故wù厌恶人之乱也。(《荀子.议兵》)

[今译]

         荀子说:义就是要遵循常理,所以憎恶那些不循常理的乱民。

[原文] 

荀子曰:)夫义者,所以限禁人之为恶与奸者也。(《荀子.强国》)

[今译] 

 荀子说:所谓义,就是用来限制、禁止人们做坏事及奸之人的。

原文] 

荀子曰:)正利而为谓之事。正义而为谓之行。(《荀子.正名》)

[今译] 

荀子说:合于功利的才去做,那只能叫做事。只要是合于道义的就去做,才叫有德行。

原文] 

 荀子曰:)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荀子.儒效》)

[今译] 

荀子说:不追求道德学问,没有正义感,只是把追求富贵和利益作为最高目标,是庸俗之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